拯救了法国的十九岁少女圣女贞德

北京皮肤科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很小我就知道圣女贞德故事,去年我经过法国的奥尔良,那里就有圣女贞德之家,可惜因为时间短暂,我并没有去游览一番。

在奥尔良城里,贞德之家(MaisondeJeannedArc)是个不可错过的景点。木筋墙结构的高耸立面正对着现代的戴高乐广场,贞德曾在年被囚禁在这里,它原是奥尔良公爵财务官JacquesBoucher的房子,现在是一件仿制品。

第二层的放映室里播放贞德于年5月8日在奥尔良招募军队的录像。展览中还陈列着当年的服装和兵器。

对于这个十九岁就被处死的少女英雄,我总觉得心有戚戚焉,今天来重读下她的故事。

圣女贞德(法语:JeannedArc,英文:JoanofArc)

年1月6日——年5月30日

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年-年)中她带领法兰西王国军队对抗英格兰王国军队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以火刑。

贞德生前不识字,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

传说在她13岁时,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从而得到“天主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失地。

《圣女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礼上》,年,由安格尔所绘。这是将贞德形象女性化的典型作品。注意画中的贞德留着长发,盔甲旁露出了裙子。

圣女贞德,出自年的手稿。她总是带着她的军旗进入战场。目击者也指出她携带的武器包括剑、长矛或斧头。

后来她几番转折,得到兵权,于年解奥尔良之围,成为闻名法国的女英雄,后带兵多次打败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拥有王位承继权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

在贞德崭露头角前的法国,是法国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时期,长期的英法百年战争让法国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难。法国北边的一大片领土被英格兰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格兰领土。

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上图),人称疯子,他在位四十二年之久,但大约在贞德出生之前二十年,当他廿四岁时开始有精神病的症状,导致他在位中后期完全无法处理政事。

因国王无法亲政,查理六世的两个亲戚,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随后两派的斗争在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引爆两派长达三十年的内战。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上图)乘法国内部这场政争,再次入侵法国,在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胜利,并接着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

这位短暂地执政九年的英国国王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条约规定查理六世死后其法国王位由亨利五世继承(剥夺了法国王太子查理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成为法国的摄政。

不过,年,这位差点成为英法双料国王的亨利五世就死于了斑疹伤寒。

而法王,疯子查理六世也在2个月后死去,这时候法国的王位落到了只有九个月大的亨利六世继承——他成了真正的双料国外。

亨利六世(上图)才九个月大就要管英法两国,怎么可能,所以,实际上掌权的是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公爵(下图左边这位)摄政。

而法国的王储查理在只控制着卢瓦尔河以南地区,法兰西北部完全沦于英国统治之下。

对这一时期英国男人的发型非常不可理解......

到了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

兰斯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法国国王进行加冕典礼和祝圣仪式的传统地点,英格兰这时展开了对奥尔良的攻势——从巴黎去卢瓦尔河要经过奥尔良——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

插播几张我们在奥尔良短暂停留吃午饭的一些照片。

奥尔良圣十字主教座堂(法语:CathédraleSainte-CroixdOrléans)

简称奥尔良主教座堂是罗马天主教奥尔良教区的主教座堂,设在法国奥尔良。

这座主教座堂以与圣女贞德的联系而著称。

这位法国女英雄在年5月2日晚间城市解围时,来到主教座堂望弥撒。

这座主教座堂的花窗玻璃描绘了圣女贞德的故事——可惜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没有拍花窗玻璃。

从网上找了一个图,看得比较清楚。

可以想到几百年前就在这条大道上发生的战役吗?

当时,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

这时候,贞德出现了,她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双亲拥有50英亩土地,并在村子里担任不太重要的官职,她所在的村庄曾遭受过几次英军的袭击。

贞德的故事颇有神话意为,她在年第一次遇见神迹——据称她遇见了大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告诉她要赶走英格兰人,并带领王储至兰斯进行加冕典礼。

这时候,她16岁时,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DurandLassois)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去向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查理的所在地——希农,而指挥官只是嘲笑了她一番。

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来,这时候她有了两个支持她的士兵陪同,这让她获得了第二次接见,她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会在鲱鱼之战中战败——当然,事情被她说中了。

贞德的出生地,现在成了博物馆。

村庄的教堂就在右边几棵树的后面,当时贞德经常前去祷告。

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指挥官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

她伪装成男性,穿越了广阔的敌方领土,最后到达王储查理在希农的城堡。

据说,当时查理为了考验她而混在贵族中,而从未见过王储的她毫不犹豫地认出了他,后来的学者认为当法国已经到了存亡关头,却无计可施,才会在绝望之时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贞德的军队在年4月29日到达战场,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

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军——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

对于贞德在战场上的实际领导能力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之一,目击者声称她常常在战场上做出相当明智的决策,但士兵和将领们往往将她所获得的胜利视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

传统的历史学家推断贞德在战场上的领导作用主要是在士气上的,这些分析往往是根据后来贞德在审判上的证词,贞德声称她更注重她的军旗、而不是她的剑。

最近学者在审判证词的解读上则较常指出,跟随她的军官们将她视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战术家和成功的战略家。“她持续领导著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历史学家都同意,法军在她的领导下都能创造相当非凡的胜利。

在奥尔良的迅速胜利,使法军开始计划进一步的攻势。

英格兰人预期法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巴黎或诺曼底;迪努瓦公爵后来证实这的确是原本计划的目标,但贞德坚持应该朝兰斯进攻。

在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胜利后,贞德说服查理授与她和阿朗松公爵全权指挥军队,并获得允许进攻罗尔河附近的桥梁,以作为稍后进攻兰斯的序幕。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提议,因为兰斯与奥尔良的距离是巴黎的两倍,而且已经深入敌军领土。

法军在年6月12日攻下了雅尔若,6月15日攻下卢瓦尔河畔默恩,接着在6月17日攻下博让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贞德所做的决定。其他的将领,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对贞德在奥尔良的胜利印象深刻,而都转为贞德的忠诚支持者。贞德还在雅尔若战役中,警告阿朗松闪避来袭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

在同一场战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时遭到石头击中头盔,但她仍继续战斗。在6月18日,预料中的英格兰援军到达,法军先锋部队歼灭或俘虏了大批的英军,并俘虏了英军指挥官,法军在战役中只承受了极小的伤亡。

兰斯在年7月16日打开了大门,加冕典礼迅速于隔天早晨举行,查理王储正式加冕为查理七世(下图)。

虽然贞德和阿朗松极力主张进攻巴黎,但查理较倾向于与勃艮第进行谈判以达成休战。

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法军继续往巴黎前进,途中获得更多城镇和平的投降。

由英格兰贝德福公爵率领的英军与法军在8月15日相遇,双方打成平手。法军接着在9月8日进攻巴黎,尽管贞德在战斗中被石弩击伤腿部,她仍然继续指挥军队直到当天的战斗结束。

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军撤退。许多历史学家将这次撤退归咎于法国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dela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错。

贞德在年5月23日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俘虏了。

当她下令军队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她处在军队的最后方以确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被猪队友害了!

当时有关俘虏的惯例是,只要俘虏的家人能付出赎金便能将他赎回,但这次勃艮第人不想这样做。许多历史学家指责查理七世没努力进行援救。她试图逃跑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从70英尺的高塔跳下来,摔在干涸了的护城河的柔软泥地上而没受重伤。

在一番谈判后,菲利普公爵将贞德交给英格兰。。

指控贞德为异端邪说的审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贝德福公爵宣称法国国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的侄儿——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则破坏了这一切。审判的程序于年1月9日在鲁昂展开,由英格兰占领当局主导,审判的程序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杂乱无章。

温彻斯特的枢机在审问贞德(由GillotSaint-èvre所绘,现存巴黎卢浮宫)

审判记录证明了贞德有着卓越才智。记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

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得到,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赐予我。”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

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最后法庭总结了贞德的12项罪行指控,但这些指控都和在审判中的纪录相互矛盾。在各种方式逼迫之下,不识字的贞德在立即处死的威胁下签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开弃绝书(abjuration,等于直接认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记录上却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

当贞德签下弃绝书时,弃绝书上也声明同意穿着女性的服装(自从离开家乡以来,贞德始终穿着男装)。

几天后,依据目击者的说法,贞德在监狱中被一名英格兰贵族试图强奸未遂。她重新开始穿着男装,要不是为了防止骚扰,或者就如同JeanMassieu作证所言的,因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没有衣服可以蔽体了。

死刑于年5月30日在鲁昂的老集市广场进行,目击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贞德被绑在火刑柱上,她不断地祈祷著,并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让她握著一个小十字架。最后火被点燃,几分钟后就结束了。英兵将烧焦的木炭拨开,暴露出焦黑的尸体,以向人群证明她的确死了,接着又烧了尸体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骨灰。

英格兰人将剩余的灰烬都扔进了塞纳河,负责点火的刽子手GeoffroyThérage后来形容他当时“非常害怕因烧死了一位圣女而会被打入地狱。”

《圣女贞德》,由EugeneThirion所绘,后方飞翔的是大天使弥额尔。19世纪后期的画像通常带有政治上的涵义,如同这幅于年画成的作品,当时圣女贞德的故乡洛林刚于年被割让给了德国。

百年战争在贞德死后继续进行22年,查理七世成功保住法国国王的正统性,而没有被英格兰所宣称的继承者亨利六世(于年12月时进行加冕)所打倒。

在英格兰能重新组织于年损失的军事将领和长弓兵部队前,英格兰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年,英格兰摄政的贝德福公爵去世,使年仅10岁的亨利六世成为最年轻的英格兰国王而却没有人辅政。

而贞德将火炮作为攻势用途和正面攻击的战术也影响了法军往后的战争。

圣女贞德在接下来四百年成为了半传说的角色。有关她的记载主要来自编年史,历史学家也找出重新审判时的完整纪录,包含了位目击者的证词,以及以拉丁文记载的首次审判的纪录。

许多当时的信件也被发现,其中3份有着贞德“Jehanne”的签名,摇摆的字迹显示她还在学习写字。这些第一手资料都是两次审判所留下的文件,成为相当不寻常的丰富资料来源,如同DeVries说的:“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无论男女,像贞德一般能被广泛的研究。”

在年战争结束后对她的死刑进行重新调查的同时,教会宣布由于她在奥尔良的光荣事迹,核准奥尔良为朝圣的地点之一。

圣女贞德在16世纪被反对新教徒的天主教同盟作为他们的象征,年5月16日被封为圣人,她的纪念节日被定在5月30日。

她成为了罗马天主教会里最受欢迎的圣人之一。

圣女贞德并不是女性主义者,她所扮演的角色为依据宗教传统的特殊人物,代表了无论来自何种社会阶层都能得到神的召唤。

她严格禁止法军招引妇女进入营地,有一次甚至还以剑背来敲打这些随军妇女以驱离她们。

在我看来,圣女贞德是最有魅力的一个天主教圣人,她有血有肉,有勇有谋,她的故事会永远被人传颂。

从年开始的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qz/16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