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立秋啦,当心别乱吃

戳上面的蓝字   东汉时,洛阳城里的百官,在立秋这天穿上黑领缘的内衣和白色的外衣,到城外西郊迎秋,礼毕换上红色的衣服,而后斩牲于东城门,以荐陵庙。将士也开始操练兵法,比赛骑射,并准备武事以捍卫国家。另外,不论朝廷或民间,在立秋收成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拜,一方面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登。

  宋代皇家习俗,“立秋”这天要把放在外面的盆栽梧桐移到宫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咋养生?

  起居宜“早睡早起”

  

立秋标志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中医认为,天人相应是养生的一种方法。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因此,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这是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饮食需“少辛多酸”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

  谨记“秋瓜坏肚”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需要提醒的是,秋季虽然是进补的季节,但也不能盲目进补,要视自己的身体需求而定。普通人从日常饮食即可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补。

秋季养生不可不知的禁忌

  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提出一种   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贵贱之分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健康、中国天气网

编辑:丁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f/17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