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医院卒中绿色通道
又到了冬季,不少人又在问自己该不该输液了,因为怕得“脑血栓”。经过医生一段时间的努力,对于一年输两回液预防脑卒中的误区有一些纠正,但现实还是不理想。虽然脑卒中存在着“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但在脑卒中的预防方面仍存在许多的误区。今天我们就介绍几个,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1:定期输液预防脑卒中
秋冬季节,气温刚刚发生变化,就有一些医院和诊所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脑卒中发作。这些人多存在“输液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心理,而实际上这是没有预防脑卒中价值的。
秋冬季虽是脑卒中的高发期,但是仅靠这种输液来预防脑卒中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目前病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或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药物,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脑卒中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需得到循证医学的验证。
误区2:拖延治疗时间
脑卒中多为急性发病,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病后最初的6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内神经细胞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时,就不可能完全恢复,甚至会出现再灌流损伤,这是脑卒中不能完全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超过时间窗再让医生给您用溶栓药物,想最好的办法,医生更多的是可惜与痛心。所以时间就是大脑啊!
误区3:年轻人不会得脑卒中
很多人觉得,脑卒中是老年病,我年轻,祖上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卒中。其实,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此生遭遇卒中,每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其中,小于45岁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而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毫无征兆,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历史。
对于目前生活节奏异常紧张的现实社会,如果您不对您的健康负责,吃喝玩乐,过度透支您的身体,卒中不会你因为年轻而忽视您,反倒是卒中最易侵犯的人群。
误区4: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中,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比如,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先有房颤,和血管毫无关系。所以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脑血管病。有针对性的体检可能会对您的帮助更大。
误区5:药物毒副作用大,保健品更安全
有人说药物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也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而事实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与说明书写的多少没有关系。预防脑卒中的药,很多人担心长期吃对肝脏有损害。但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例因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身体损害的,因此不要被说明书吓到了。
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评价,有确切疗效的一定不是保健品,而且保健品很贵,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而放弃安全性更好的药物,从而贻误病情。如果保健品那么好,专业的医生不会不推荐给您的,作为医生谁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尽早康复呢!
误区6: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
很多病人认为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其实是不正确的。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输液大国,医院都有输液室,但对于预防卒中,输液有多少效果呢?
其实对于稳定的卒中患者主要还是以他汀类、抗血小板和降压类药物为主,只有脑卒中急性发作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输液治疗。再次提醒大家,对于脑卒中不恰当的输液不仅不能预防脑卒中反而会使病情更重,而且如果是急性脑梗死还容易错过溶栓的有效治疗的机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