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有三种治疗方式,分别是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支架治疗。如果管腔狭窄小于75%时,可以服用药物治疗;如果血管狭窄超过管径的75%,就需要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血管支架使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血管内支架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目前应用较广泛。
普内科近期与介入室陈帅主任合作,开展了多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解除了“定时炸弹”,挽救了患者生命。
病例一
患者男性,56岁,有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10年,因头晕、左侧肢体无力1周来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95%,真正的“一线天”。
病例二
患者男性,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6年,3年医院冠脉植入2枚支架。因头晕、恶心、行走不稳10天入院。行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约90%。
病例三
患者老年女性,7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因头晕、恶心、呕吐5天入院。入科时测血压/mmhg,有肢体无力,行动不便,右手麻木症状。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度狭窄约90%。
患者的感谢是我们不断前行
的动力和决心!
牛洪体主任提醒:因为大部分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始症状较轻,只有头晕、头昏、肢体麻木或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对脑血管造影、手术等治疗风险有顾虑,往往错过了早期处理脑血管狭窄的机会。后期有些患者会出现脑梗塞,如大的斑块脱落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则会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死亡等风险。
建议对脑梗塞高危患者,进行必要的血管检查,及早干预治疗,预防脑梗塞发生。
普内科
欢迎咨询!
供稿:西部院区普内科袁豪
责任编辑:暴华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