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拿到体检报告后,常会看到一条提示:血液黏稠度过高。这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危害?
血稠≠高血脂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在中老年人中多见。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
对一个人来说,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如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视网膜炎以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稠有着密切关系。
血稠的5个表现,有3个就要小心了
0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晨起头晕,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02午饭后犯困
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03晚饭后精神好
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
04蹲下呼吸困难
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05阵发性视力模糊
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如果以上5个症状你有3个就要小心了!医院做个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4个改善血稠的方法01多喝水——水是万能稀释剂
很多人血液变得粘稠是由于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02经常锻炼——促进脂代谢
运动可以提高代谢水平,加速血液循环。尤其是长期久坐的职场人群,每一小时都应该起来走一走,动一动。
03注重膳食均衡——减少脂肪摄入
动物肝脏虽然营养丰富,但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血液粘稠度。建议日常少吃高脂类食物及甜食,三餐注重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
04戒烟限酒——防止意外发生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降低血流速度;大量饮酒可以损伤肝脏,影响其对脂质等的代谢,从而增大血黏度。
血稠应该吃点什么?血脂调节剂:燕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麦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使人长时间不饿。
推荐吃法:
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血循环催化剂:黑豆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推荐吃法:
泡制前需要先将黑豆炒熟,放凉后倒入陈醋使其没过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以免黑豆膨胀溢出。盖好盖后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胀后就可以吃了。黑豆还可以用来打豆浆或熬汤熬粥。
血管净化剂:海带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推荐吃法:
可以直接将海带泡发后,制成凉拌海带丝。不过,由于海带属于凉性,建议身体较寒、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带炖豆腐,经高温加热后,能中和海带的凉性。
版权声明河南海外医疗尊重知识与版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