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中风,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在中医理论中有中经、中脏、中腑、中血脉之分。
所谓中经,就是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病在经脉,会不昏倒而出现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多痰涎,言语不利等症。
所谓中腑,就是脑溢血较轻的病症,其病在腑,会猝然昏倒,苏醒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二便失禁等症。
所谓中脏,就是脑溢血最重的病症,其病在脏,会猝然昏倒,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所谓中血脉,属于胃气大伤,以口眼歪斜为主症(因为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
中风主要是在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或招感外邪,或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不节,都可以引发中风。而气血亏损,主要归咎于忧思恼怒和房事不节。人身原本一气包罗,无损无伤,内外之邪也不能损伤。凡是中风,患者必定真元先已亏损,一切外邪才能由外入内,一切内邪才会由内出外,闭塞脏腑经络气机,都可以令人死亡。不能说都是由外感所致。现在的中医一见中风,多数按照镇肝熄风、祛风化痰、活血化甀为原则进行治疗,既使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也不敢大剂量使用,所以,疗效不甚理想。西医主要以止血和疏通脑血管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时间较长,而且,极易复发。
对于脑溢血来说,经常疏通脑血管就像经常疏通长江的河道,而不在长江上游修建水库和大量植树造林一样,一旦百年一遇的洪水来临,下游必定遭难。而在上游植树和修建水库,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对于治疗方法来说,补足元气才是治愈疾病的根本。元气充足,就很少会出现肝阳上亢的情况,就像20岁的人,生再大的气,也不会出现脑溢血。而且,元气充足,血液也不会粘稠,末梢血管就会有弹性而不会脆裂。西医在将脑溢血患者治愈后,叮嘱患者回家后不能气恼,此话如同废话一般,如何才能不气恼?患者若知道不生气的方法,怎么会得脑溢血呢?(脑溢血成因请同时参考“高血压”一栏)
对于脑血栓来说,经常疏通脑血管就像经常疏通楼房的暖气管道,而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水泵的压力也不足,楼房顶层住户的暖气却上不来水,经常疏通又有什么用处呢?人的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于脑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停止流动,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西医只知道疏通血管,却不只道补充元气;元气不足,必定会使血栓再生,这就是中风患者出院后极易复发的原因。所以,疏通血管是治标,补充元气是治本。
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节,是脑血栓的发病季节。依照“天人合一”的理论,秋冬季节主“收敛、收藏”。《内经》云:“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如果元气不足,“收敛”和“收藏”的作用就必定不能发挥出来。由于元气虚弱,营卫之气也必然虚弱,头部和四肢的血液得不到强有力的气的推动,必然流动缓慢而即容易形成血栓,轻则手指尖发麻,重则形成脑血栓。脑血栓患者在患病前期,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感受。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学过一些物理知识,对于疏通血管的理论一听就会觉得有道理,很容易接受,于是就每半年到医疗单位去疏通一次血管,稀释一下血液,却不去追究血粘稠和血管堵塞的原因。对百姓的这种误导,都是受了西医简单的思路的影响。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法,就是节制房事,认真学习中国传统礼教,才能做到少生气或不生气。
在发病之前的治疗方法,轻则用当归四逆汤,重则用乌梅丸。若在发病之前使用了四逆汤,虽可以回阳救逆、引火归源,却会使患者的大脑快速缺氧而提前中风,必须以护持与运化兼顾的原则进行治疗。
另外,对于脑溢血猝倒的患者,其急救方法必须说明一下:
急宜在患者的手足“十二井穴”放血(《灵枢经》言:“所出为井,井主心下满”,井穴放血,可以导诸阳下降,阳亢可以暂时消除),不懂穴位的人也可在患者十指(趾)尖放血,都可以起到迅速制止大脑出血的作用,这样,医院的过程中,脑部就不会继续出血了。医院再打止血针的效果要强得多,各医院急诊室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而对于脑血栓患者,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治疗原则和方法:多数中医一见中风,便用祛风化痰法治之,不是“导痰汤”,就是“镇肝熄风汤”,效果都不理想。其实,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这就是“不治邪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这就是治疗中风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误患者。用“祛风化痰”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祛风化痰的药物都会耗散元气,在这些药物中,还夹杂许多滋阴清热的药物,由于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何况“祛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对于脑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祛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人尿、猪胆汁等寒良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破甀的药物,可使脑部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药渣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g。
四逆汤中的3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另外,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几天后,也会发生浑身抽筋、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脑部有甀血,中枢神经会激发一些肾阳上升到脑部破甀,但由于患者阳气衰微,一经激发,便大部上升于脑,下焦空虚,致使二便失禁。头部的阳气有余,就会强烈地刺激中枢神经,导致抽筋、痉挛现象的发生。西医只会为患者注射镇静剂,来抑制神经的作用。而镇静剂的作用就是在激发真元(抽
取一定量的真阳),使“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服用四逆汤、参附汤可以使人困倦异常,就是真阳被振奋起来的结果,真阳的特性就是“藏”。而虚阳外越才会使人兴奋无比)。
由于镇静剂具有抽取真阳的作用,并且中风患者的元气非常虚弱,镇静剂过量或长时间使用就会导致患者虚脱死亡,这就是镇静剂的使用不能过量的原因。
西医只知道研究刺激神经或抑制神经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却不知道中枢神经能够指挥脏腑组织活动的前提必须是元气尚且堪用,如果患者没有足够使用的元气的支持,就好比“司令手下没有士兵、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论如何刺激神经,患者的组织器官也必然无能为力。总之,激活中枢神经必须在患者的元气尚且堪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而元气得以恢复,中枢神经自然复活,根本用不着人为的刺激。
此时应该用“回阳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气)的方法来恢复元气的功能,所以,应该服用大剂参附汤回阳救逆。服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药运行、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当作紧急情况处理,二便失禁的情况也会随之消除。而且,真阴上升,虚火下降,大脑自然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服用四逆汤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而西医治疗痉挛和抽筋的方法就是服用“肌舒”来破坏患者肌肉的张力来达到制止抽筋的目的。此病最忌讳使用西医的“肌舒”,由于此药会破坏肌张力,会使患者的肌肉大部分萎缩,当脑部甀血破除后,患者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肌肉的生长和功能,西医的治疗方法实在是“捉襟见肘”,既愚昧落后,也实在令人无奈。
所谓补阳还五汤中“还五”二字的意思,是王清任将人身的元气分为10份儿,人的元气损失了5份儿,只剩下一半,所以就会半身不遂,“补阳还五”就是“归还人身缺损的另一半儿的元气”,只此一句,道破天机,指明中风就是元气亏损,必须在恢复元气上用功。补阳还五汤中g生黄芪,是恢复元气的动力,用来加速气血运行,其它破甀血的药物在气血的推动下,甀血会很快被破除掉的。
患者手足有力却不能行走,是因元阳不足而虚阳外越于四肢,故手足有力;却不能行走,是因为元阳不足而腰间无力,不能进行上下协调。只有元气充足,腰才会有力。西医以为患者手的握力增强就是病情恢复的表现,未免偏颇。而且,通过西医仪器的检验,脑中的甀血已经消除,患者却还不能行走,说明偏瘫决不是简单的甀血问题,而元阳大伤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元阳充足,甀血何来?元阳充足,腰间有力,自然就能够行走。
西医对中风本来没有办法,只是在研究了中医治疗中风药物的基础上,发明了个“香丹注射液”,在中医看来,药物也实在是简单,莫说没有补元气的药物,就连破甀的药物也比中医最简单的破甀药物少两三味,患者元气虚损,气血流动缓慢,药力也很难发挥作用,其治疗效果与中医相比可想而知。用丹参来扩充血管以使血液通畅,这倒是有一些“揠苗助长”的味道。
若用重灸关元穴的方法,各种中风病症都可以治愈。
对于脑溢血患者,灸关元穴一两壮,就可以使在头部的虚火下降(吸回原处),头脑清醒,症状缓解,这是关元穴的作用,也是先天元气的自然功能,就像电磁铁一样,电力不足,铁屑就会散掉落,电力充足,铁屑就会被吸回。继续施灸,阴邪逐渐化去,正气逐渐恢复,效果如神。
对于脑血栓患者,理论和方法也同样如此,如果再加上中脘穴,效果会更加理想。而且,不服用破甀血的药物,也可以恢复,因为阳气本身就有破甀的功能。在此说明,如果患者能够忍受疼痛,灸法是治疗中风的最佳方法,治疗速度也是最快的,效果也是最彻底的。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另外,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恢复,用灸法可能有些患者不易接受,若用现代著名中医王乐亭的“手足十二针”,效果也非常良好,只是治疗时间较长。初患病者,需针1~2个月;患病3年者,需针3~5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针方:曲池、合谷、内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王乐亭有专门的“治中风十三法”,疗效十分显着(但最好辅以附子理中汤)。有心研究者,可参阅有关“王乐亭临证经验”之类的书籍。
再者,患有此病的患者,是不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因为患者属于元气大伤的状况,锻炼更会损伤元气,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这就好像逼迫一位穷困潦倒的人拿出自己仅有的“棺材本”进行商业投资一样荒谬。因为西医不懂元气理论,所以急于让虚弱的患者用锻炼的方法来恢复体力的理论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用恢复元气的治疗方法,使元气和脏腑功能恢复一半,自己感觉有了余力,身体不活动就会感到有些“不舒服”的时候,才能开始锻炼。此时的锻炼,才对恢复肌肉和体力有所帮助。由斯琴高娃主演的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就是对西医锻炼理论的最好控诉。
中医王萌,一个普普通通的古中医传承者,传承中医文化,传承伤寒经方。不断攻读《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柜上药生尘。”“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医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