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人画《立秋》朱樵图片来源:《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民间习俗知多少?
贴秋膘“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洗澡为防秋老虎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晒秋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作息: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并注意滋养阴气。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
饮食:增酸少辛清补为主
中医认为,秋天主肺,而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在初秋,以“清补”为主,如川贝雪梨,但不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助湿生痰,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还可能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另外,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情绪:养生收悲绪
肺属金,在志为忧。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此时要做好心理调节,多和朋友家人交流,莫让自己陷入到悲秋的情绪当中。当感到情绪低落时,积极运动是排解的好办法,比如慢跑、散步、登山等。
立秋食疗方莲藕薏米排骨汤材料:排骨克,莲藕克,薏米30克,蜜枣2枚,生姜3片。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排骨切块,莲藕切厚片,将材料全部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改慢火煲2小时,然后加盐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胃,消暑利湿。适合暑湿伤脾,或素体脾胃偏虚之人。
雪梨银耳糖水材料:雪梨1个,银耳3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制法:莲子洗净去芯浸泡1小时;银耳洗净,泡软撕成小片;雪梨洗净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块备用。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开火炖1小时即可。功效:养阴润肺宁神。适合阴虚肺燥,心烦多梦之人。
立秋虽然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但也要注意不能无病乱补,多多益善,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的不同,对症进补,适量进补。同时应积极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以适应天气的变化。
分享给朋友们吧!
——END——
推荐阅读:
夏天容易出现五把“火”,灭火还得这么做!
解锁避暑新去处!塞罕坝,去了就不想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值班编辑/安丽
监制/门宏苒、宋学强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