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心中,一台空间大、离地间隙高的SUV比轿车更能担当城市通勤、户外自驾等多元化用车需求。因此,兼备“强气场”与高实用性的SUV才会成为市场中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
然而,就算如此全面的产品却仍然不能打动“颜值控”与运动车爱好者,这一群体不愿接受平庸规整的设计。所以,在SUV的基因中便游离出了“CoupeSUV”这个跨界分支。自打首款跨界型SUV——宝马X6登陆人间并屡受赞誉以来,市场中的同类车亦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从百万级的GLCCoupe、Q8,到亲民的大众探岳X、吉利星越和领克05,虽然跨越了多维空间,不过抛开价格不谈,这些轿跑SUV皆能以新奇的短尾+大角度的溜背设计为大家带来了前所未见的视觉享受,成功将实用与个性运动相融合。
本次,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三款20万元级的亲民级跨界SUV,它们分别是代表日系的马自达CX-4、德系的大众探岳X、中系的吉利星越L。
马自达CX-4
外观方面,CX-4低矮修长的轮廓搭配厚重的深色包围,构建出强烈的视觉反差。上下交汇的腰线又进一步增强了侧身的立体效果。可以说,纵然定义为跨界车,但运动与优雅却始终如影随形,这点,CX-4有别于大部分的同类车型,个性到爆炸。实际上,“半跨界”形态在以运动著称的斯巴鲁上也有广泛运用,比如傲虎或XV。只是在马自达上,运动和多功能元素被结合得更和谐罢了。相较外观,CX-4的内饰完全不在同一“次元”下,它规整的布局、无趣的线条、沉闷的配色都大大降低了内饰的气氛活跃度,视觉“冲击力”偏弱,至少很难与激进的外观产生关联。若非要说的话,我想,三幅方向盘、中置式仪表、悬浮中控屏便是为数不多的能聚焦目光的元素吧!当然,设计团队也是有充分考虑的——内饰的功能区域布置整洁、明了,便于快速上手;中规中矩的格调能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审美喜好,虽不惊艳,但还算耐看,并且也减少了驾车时分心的可能,毕竟形式只为服务功能而生。对于影响乘坐空间的车身宽度和轴距,CX-4依然维持着原有参数。相比CR-V、RAV4等正统紧凑级SUV,跨界身份的CX-4虽在车身高度上颇有吃亏,不过其mm的轴距却妥妥的实现了“反杀”,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垂直空间的不足。局限于低矮车尾以及大倾角“背部”,CX-4的后备箱标准容积仅为L,相当于紧凑级轿车,相比普遍在-L范围(标准容积)的同级SUV还尚存差距。能看到,该车的后备箱内部还算规整,两壁设置的凹槽也能放些小件物品。后备箱开口宽大且位置较低,便于进出大件物品。后排座椅放倒后(4/6比例放倒),纵深长度能超过mm,较标准状态提升了近一倍(mm),满足正常载物并无问题。大众探岳X
目前,探岳家族在海外并无原型车,它可看作是途观的“同父异母兄弟”。有意思的是,探岳的整体设计,很大部分借鉴自途昂,包括呈上扬趋势的腰线与宽厚的仪表台。从审美取向看,相信探岳是能够取悦国内消费者的。探岳X的前脸与常规的SUV系列基本相同,惹眼的“X”造型与途观X有异曲同工之处。细看发现,探岳X的引擎罩前端,弧线下滑角度比途观X略小,使车头更显厚重。宽厚的面门有助于改善行车静音性,也从视觉上放大了车身体量。而R-Line套件也能在探岳X的全系上找到。探岳X的线条由前至尾都产生了错落有致的变换,视觉效果丰富,也更显活力,有机会争取到年轻用户的认同。这类设计最大的难点是,维持接缝的精确性。双扰流板设计也是探岳X的点睛之笔,即便加工难度不及途观X的“尾盖一体式鸭尾”,但是运动氛围却有增无减,对气流的稳定性也更胜一筹。其他方面,两车都采用了“仿”排气口设计,真正的排气部件则位于后杠内侧。探岳家族是从“零”开始起草的,发挥空间更大。仪表台采用大倾度样式,以便于驾驶者操作或读取。厚重的形态让人联想到了途昂。探岳X同样导入了新样式三副方向盘,不过维持了物理按键,质感稍逊于途观X。其实,在行车中“半盲”操作,传统物理按键更容易建立操作习惯。探岳X仅给出了后备箱的标准容积,为L。实际上,它也同样具备了座椅放倒+底板下置功能。探岳X的后备箱内部有着不错的纵深长度,完全不输同级的常规SUV,后备箱两侧也预留了内凹结构,并设有独立隔断,容纳小型物品时不易滚动。掀背式尾门为两车留出了巨大的后备箱开口,以方便进出大件物品。总体来说,探岳X在储物空间方面具有超越预期的表现,可见在维持前卫外观的同时,并未在实用性方面作出过分妥协。吉利星越
一经问世,星越便引起了消费者与业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