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定义:多种病因,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分型
(1)1型糖尿病:常见于青少年。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3.糖尿病的病因
(1)1型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病毒→免疫异常→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糖耐量降低(IGT)→临床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45岁以上的肥胖者、有巨大胎儿史者、工作高度紧张者、长期高热量饮食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者
4.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
(1)渗透性利尿→多尿、烦渴、多饮
(2)胰岛素缺乏→糖不能利用→易饥多食
(3)蛋白质脂肪大量分解→消瘦、疲乏
(4)尿糖刺激→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部
(5)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视力减弱
5.糖尿病的危害
(1)视网膜病变,视物不清,失明
(2)脑血管病变,血管栓塞,致瘫
(3)心血管病变,冠心病
(4)肾脏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5)神经系统病变,感觉异常,蚁走感
(6)血管系统病变(动脉硬化)
(7)足部坏疽,截肢
6.糖尿病的并发症
急性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诱因:感染、治疗不当、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分娩
临表:食欲减退、恶心、头痛、烦躁、呼吸深快、呼吸有烂苹果味
(2)高渗高血压综合征(高渗性昏迷)
诱因:感染、急性胃肠炎、脑意外、严重肾损害
临表:多尿、多饮、嗜睡、幻觉、定向障碍、血糖33.3~66.6mmol/L
慢性
(1)心血管: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
(2)脑血管: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3)肾: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肾衰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4)足:坏疽
(5)眼:视网膜病变、视物模糊、失明
(6)神经系统:对称性感知觉减退、肌肉萎缩、手肌萎缩
7.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糖的正常值:3.9~6.0mmol/L)
(1)尿糖的测定:尿糖阳性只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10mmol/L)
(2)血糖测定:采集静脉血确诊而用血糖仪不可确诊
空腹血糖(FPG)≥7.0mmol/L
任何时间均≥11.1mmol/L
(3)葡萄糖耐量试验:疑有糖尿病倾向者,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FPG:6.1~6.9mmol/L(糖耐量降低)
≥7.0mmol/L(糖尿病)
(4)糖化血红蛋白AI:正常值8%~10%
反映取血前10~12周血糖的总水平
8.糖尿病的治疗要点
(1)医学营养治疗计算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总热量:休息25~30kcal/kg.d;轻体力30~35kcal/kg.d;中体力35~40kcal/kg.d;重体力>40kcal/kg.d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热:16.7KJ(4kcal);每克蛋白质产热:16.7KJ(4kcal);每克脂肪产热:37.7KJ(9kcal)
(2)饮食护理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甜食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检测体重变化
(3)运动疗法循序渐进运动时间:T1DM餐后1小时后进行,T2DM空腹运动效果好
(4)用药
磺脲类:副作用(低血糖反应)
双胍类:副作用(乳酸性酸中毒)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为T2DM的一线用药,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
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1.准确用药:熟悉胰岛素的名称,剂型及作用特点
2.吸药顺序:长短效混用。先抽短效,后抽长效
3.保存:未开封放于冰箱4~8℃,正在使用的常温28天
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皮下注射。
5.检测血糖:常规检测2~4次/天
使用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宜选皮肤疏松部位,如在同一区域,两次间隔2cm以上无硬结的部位
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和增生
结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水平
在应急状况时每天监测血糖
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病人主动饮水
需要脱水治疗时,应监测血糖,血压和渗透压
例题(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患者,男,60岁,体重70kg,身高cm,轻体力劳动者,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4mmol/L,请帮助该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标准体重=身高—=65KG
每日总热量=65×30=kcal
碳水=60%×/4=.5g
脂肪=25%×/9=51.2g
蛋白质=15%×/4=73.1g
限盐6g/天
三餐热量分配:1/3、1/3、1/3
早餐:碳水97.5g脂肪17g蛋白质24g
午餐,晚餐同早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