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您在天堂还好吗

冀凤云主任去世十周年,

谨献此文以示怀念!

——追思北京军区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冀凤云

作者:陈辉

年5月1日这天,医生王娜梅蓦然间发现自己敬重的科主任冀凤云离开她快40天了,无限的思念潮水般涌上心头,她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给那个熟悉的手机号发了一个短信:“主任,您在天堂还好吗?”

北京军区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冀凤云今年3月22日,因癌症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的患者和战友。像王娜梅一样,经冀主任救治过的普通士兵、百姓和战友、亲人都在深情地追思着这位为人民救死扶伤而鞠躬尽瘁的好军医。

“1993年春节前两天,我老伴王学勇突发脑血栓,昏迷了5天,冀主任带领医护人员,昼夜守护在他的身边,每天24小时观察抢救,终于让他起死回生。从此,我们家与冀主任建立了‘热线电话’,老伴犯病,即使在半夜三更,只要一个电话,冀主任随叫随到,而且一直延续了16年,老伴一次又一次被冀主任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冀主任多好的人啊!从此,我再也听不到冀主任在电话里那和蔼可亲的声音了,都说好人有好报,为什么老天爷不开眼让她多活几年啊!”患者王学勇的妻子申瑞琴撕心裂肺地回忆说。

“我这条命是冀主任给的。”空军某场站马彦文回忆了当年的往事:“19岁那年,我患了格林巴利综合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快会带来全身功能性障碍。我入院第三天,上气不接下气,脸憋得发紫,渐渐地不能自主呼吸了。危机时刻,冀主任果断作出决定,切开气管上呼吸机,并组成了特护小组,呼吸机连续上了42天,硬是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控制病情发展,增强免疫力,冀主任专门写报告给院领导,申请免费为我使用价格昂贵的免疫球蛋白,一个疗程就是多元。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我的身体渐渐得到了恢复,冀主任又鼓励我锻炼,我终于重新站立起来,要不是冀主任这样尽心尽力,我恐怕一辈子只能瘫痪在床上了。”

战士林术患海绵状血管瘤,医院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冀主任使他转危为安。林术清楚地记着,他住院不久,冀主任在一次查房时,询问他家人的病史,林术说:“我母亲血压有点高,父亲患脑血栓好几年了。”冀主任问得十分仔细,并一一记录了下来。

过了几天,冀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从办公桌里拿出了几包药递给我:“这是我给你父母找的药,对治疗他们的病会有帮助,先吃一个疗程看看效果。”我这才明白,前些天查房时,冀主任了解到我患病的家族史,专门为我父母找了对症药。父母吃了寄回去的药,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冀主任听了很高兴,又给了我几包药让我寄了回去。

后来,和护士聊天时,医院药房没有这些药,都是冀主任从地方药店里自费购买的。我给冀主任药钱时,她说:“你当战士工资不高,家又在农村,把钱留着给你父母买点营养品吧!”说完硬是把放在桌子上的钱塞回我口袋。救了我的命,又为我父母治病,冀主任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年6月,农民朱小鹏患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临来前担心钱不够,就将耕地机械和家里仅存的几百斤玉米卖掉,东拼西凑攒了多钱,住进冀主任所在的神经内科。20多天后,出院结账时,才花了多元,他感到很吃惊。

原来,冀主任看到朱小鹏家中这样困难,尽量减轻他的治疗负担,她听有一种治疗脑梗塞的药叫依达拉风,不仅疗效好,而且价格只有高档药的三分之一,医院药事委员会递交了进药报告,朱小鹏的治疗费就是这样省下来的。

从此,只要病人没有特殊要求,冀凤云在治疗脑梗塞病时,一般不用其它药,从而为很多患者节省了不少的医疗费。

冀凤云常常见到一些贫困患者前来看病时,不是先着急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而是首先问看病需要多少钱!许多病人交费时,掏出的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常常紧揪冀凤云的心。她常对医护人员说:“这些病人贫病交加,不是万般无奈是舍不得住院求医的。我们将心比心,为他们精打细算,不光是救患者一条命,也是帮他们一家人。难怪朱小鹏感动地说:“冀主任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从来不昧着良心赚我们穷人的钱!”

年5月3日,刚刚订婚不久的蠡县青年李宁突患病毒性脑炎,医院判了“死刑”,李宁父母不甘心,托熟人找到了冀凤云。那天,她正在商场购物,二话没说,打着车就直奔蠡县。

一路上,她通过手机,询问病情,指挥当地医生急救。医院,因治疗条件有限,她要来救护车,直奔医院。

到达医院后,科室的医护人员早已推着手术车等候在门口,通往急救室的电梯也有人把门值守,不到十分钟,李宁就开始接受治疗,并很快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冀凤云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科学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法,昏迷了三天三夜后,李宁终于苏醒了!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李宁终于病愈了。出院时,他提出了想做冀凤云的干儿子,冀凤云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我的第一次生命是母亲给的,第二次生命是冀主任给的,她就像我的亲生母亲一样。”年8月结婚时,李宁携妻医院邀请冀凤云:“婚礼上想请您和我爸妈一样,接受我们的拜谢!”。今年3月22日,得知冀凤云因病逝世的消息后,李宁全医院,以儿子送别母亲的方式,为冀凤云送行。

“我专门要了一张冀主任的遗像,和我们家先人们供在一起,接受子孙们的祭奠。”李宁说,我们全家永远忘不了冀主任的大恩大德。

冀凤云办公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堆放着十几面卷起的锦旗,那都是她过去救治过的患者送来的。在办公桌最下面的抽屉内,还放着很多患者寄来的感谢信。护士长张慧茹说:“冀主任不愿意挂患者送来的锦旗,绝不是对患者不尊重,而是怕误导了来看病的患者。毕竟做一面锦旗少说也得一两百块钱,她怕增添患者不必要的负担。”

年7月,一位叫董建杰的患者在家吃饭时,突然昏迷不醒。冀凤云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刻带上救护车前去急救。经过诊断,冀凤云当即判断是颅内大出血,需要马上实施钻颅碎吸手术。病情紧急,时间容不得再与家属商量签署手术同意书了。有人建议:“还是先履行完必要手续后,再实施手术吧,病情这样重,很可能救不过来!”

“救人要紧,有问题我担着。”冀凤云果断作出了决定。她和神经外科医生一同为患者做了手术,从颅内吸出50毫升血,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因为大家清楚,一般情况下,30毫升颅内出血,抢救稍不及时,就可能发生脑疝导致死亡。如果再晚几分钟实施手术,患者就可能因颅内出血合并脑疝,后果不堪设想。科里的医生护士都说:“冀主任救死扶伤,从来不怕担责任,只要能救患者的命,天塌下来,她也敢顶住!”

“作为一名科主任,医院药事委员会的成员,冀凤云在药品推销商眼里,无疑就是‘财神爷’。”护士长张慧茹如是说。

但这个“财神爷”却认“死理”不认钱,不管药品推销商采取什么招法,给多大的好处,到她这里一切按规矩办,违反原则的事休想从她这儿过关。

张慧茹回忆,不少药商不信这年头还有不爱钱的人,他们抱着试探的心理,企图攻下冀主任这个“堡垒”。一次,一个药商通过熟人引荐,来到她的办公室。一只手上是药品价格推销单,另一只手上是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没说两句话,放下信封拔腿就走。

冀凤云没喊住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指着药商留下的药品价格单说:“这么贵的药,谁能用得起,你代替我把这个红包退了,以后不准这个人进我的办公室。”我每年都要帮冀主任退回大量的红包和礼品。冀主任常对我们说:“你把钱看重了,别人就会把你看轻了,以后说话办事就没有底气。”为了维护患者利益,也为了自己说话办事有底气,她从来不为“关系药”、“高价药”开口子,尽管药商在她这里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有的药商还是感慨地说:“像冀凤云这样不认钱的好医生,我们从心里是佩服的!”

年5月10日,星期六早上7时,医院专家医疗队“送医下乡”,这是冀主任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义诊。顾建儒院长回顾了当时的情景:那天我在专家队伍中看到了冀主任,知道她的子宫癌已经到了晚期,便反复劝她不要去了,但她却说:“这样的机会不多了,放心吧!院长,我能行。”看她这样执着,我只好点头同意了。

那天,几十公里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义诊的目的地河北省易县良岗乡卫生院。下车后,来找冀主任看病的乡亲特别多,不一会儿,就围得水泄不通。一位70多岁的大娘拉着冀主任的手说:“冀主任,你可来了,村里人听说你要来,非得拉我过来看看,他们都知道是你给我治好了病,也要找你看病,人我都带来了,又给你添麻烦了!”冀主任热情地说:“刘大娘,我们这次来,就是给你们看病的,看你恢复得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到了午饭时间,病人还有很多。卫生院的领导招呼了好几次,劝她吃完饭再工作。可她说,“看完了这几个再吃吧,乡亲们不是也没吃吗?”可病人还是陆续地赶来,她吃饭的时间一直延迟到下午三点。吃饭的时候又来了病人,冀凤云就边吃饭边解答病人的问题。吃过饭,医疗队该返回了,可冀主任那里又陆续来了20多个病人。卫生院院长说:“冀主任别看了,等下次您来了,再看吧!”冀主任说:“乡亲们赶了不少山路来找我看病,很不容易,既然来了,一定要给大家看完。我多看一个,乡亲们就可以少走上百里路呢!”就这样,又看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把所有的病人都诊治完,下午四点半医疗队才往回返。这一天她连续工作了7个小时,顽强地诊治了47名患者,接待了25名群众咨询,填写了32张预约单,发放了近百张名片,她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就在义诊后的第三天,冀凤云出现发烧症状,再也没有离开病房,直到离开人世。谁也没有想到,5月10日的义诊,竟然成了冀主任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义诊。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次义诊冀主任是有思想准备的,她是在与时间赛跑,把生命的最后一点余热献给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顾建儒院长伤感地说。

“今年3月6日,癌魔肆虐,持续的高烧已经耗尽了冀凤云的精力,钻心的疼痛使她彻夜难眠。作为一名医生,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向党组织做了最后的交代。”医院政委邸过海回忆说。

冀主任说:“我的日子不多了,是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我现在不能为党做什么了,就交一万元的特殊党费吧。”3月16日深夜,冀凤云昏迷了几个小时后醒来,她把老伴邱希昌叫到病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他说:“这些年咱们家看病花了不少钱,也没有多少积蓄,我走后你帮我向组织交纳一万元特殊党费。这件事你一定要记在心上。”望着妻子,邱希昌泪流满面。冀凤云的第二个心愿是请求党组织:“让党旗伴着我走完生命的历程!”

邸政委说,冀凤云生前的两个心愿都实现了:一面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伴随她乘鹤而去;丈夫邱希昌为妻子交纳了最后一次一万元的党费。

3月24日,来自社会各界多人自发地为冀凤云送行,这是对这位人民的好军医一生的最好评价。

一份冀凤云同志生平简介,高度浓缩了她辉煌的一生:“冀凤云年11月出生,年12月入伍,年5月入党,5次荣立三等功;2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质服务标兵’、‘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年被北京军区评为‘巾帼建功女军人’。”

还记得文章开头王娜梅发向天堂的那条短信吗?她说出了广大患者和冀凤云战友的共同心声和祝福。王娜梅自言自语地说:“主任,我知道您远在天堂,不可能收到我的短信!然而,对您的思念无尽无期。天路遥遥,请带上我祝福:好人在我心中永生!”

(北京军区联勤部典型:年10月22日新华社通稿,新华网等网站采用。)

作者:陈辉高级记者,45载军旅生活,25载在华北战区,以军事记者为崖,北京军区重大活动皆在笔端,全军重大亦有报道。任新华社北京军区支社社长15载。

(纵览百战经典仰视天下英豪点击下方晨晖军事可阅读百篇军事题材文章)

往期回顾:

兵哥哥讲38军历史知识九《.2高地之殇》

《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寻找照片上的英雄张成福(天津战役牺牲)

怀念老爸——李淼生

我登上了松骨峰

青山处处埋忠骨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f/15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