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脑血栓 >> 脑血栓预防 >> 关于脑梗

关于脑梗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脑梗死是指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脑功能缺损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典型的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表现。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降颅压、溶栓治疗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可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发的后遗症。

脑血栓形成:是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出现偏瘫、失语。根据梗死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

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此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24h,在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可能是缺血未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害,侧支循环迅速而充分地代偿,发生的血栓不牢固,伴发的血管痉挛及时解除等。

完全型:起病六小时内病情达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

进展型:局造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阶梯式加重,可持续6h至数日。临床症状因血栓形成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动脉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死亡。

缓慢进展型:病人症状在起病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但颅内动脉逆行血栓形成亦可见。多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量减少有关。此型病例应与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相鉴别。

脑栓塞:是有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引起急性血流中断而出现相应的供应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病因: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等引发的血管壁病变、异常物体进入脑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等。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50~65岁的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精神刺激或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主要病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进而导致血栓形成。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和反复的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管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脱落的栓子堵塞远端血管。脱落的栓子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碎片、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形成的血栓部分或完全脱落所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覆盖穿支动脉的开口,导致穿支动脉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管腔狭窄后,当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时,引起病变血管的血流减少,病变血管远端位于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发生低灌注,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

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心脏疾病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等。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主要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在高血压等各种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

脑分水岭梗死

在脑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容量减少及体循环低血压等情况导致血管闭塞引发梗死。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及严重脱水等。

流行病学: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其80%,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且可复发。

根据脑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本病最常发生在50~65岁的中老年人,与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引发的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相关。

症状:脑梗死可以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主观症状或脑神经症状及躯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及步态异常等症状,还可并发脑水肿、脑疝等疾病。

健康咨询与订购请添加推广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f/16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