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的春晚时刻了,大家还能记得清楚上次赵本山在春晚表演的节目是什么吗?还能算出来赵本山已经多少年没有上春晚了吗?10年了。赵本山最后一次上春晚是在10年前的年,《同桌的你》是他在春晚最后的绝唱。
在赵本山上春晚的那些年里,他是绝对的大腕。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早早打听到了赵本山出场的时间,然后等着盼着看他的表演。记得有一年的报纸在评价当年几个小品的效果时,对于其他人的作品是这样描述的:“有笑点”,“很搞笑”,“笑料十足”。对赵本山小品的评价是:“笑翻全场”。在我心目中,赵本山在历年春晚上表演的小品,最值得看的是这三部:TOP3:《拜年》表演时间:年1月27日
这个小品的形式其实比较老套,算是当年讽刺小品的普遍套路。就是某个老百姓找领导送礼,中间经过误会,最后说明这个领导很正派,老百姓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在春晚的背景下,这种套路是无可避免的,所以这类作品的好坏就看怎么在这个框架里面发挥了。首先从搞笑程度来说,这个小品当然是非常惹人发笑的。“瞎么杵子上南极,根本找不着北;脑血栓练下叉,根本劈不开腿;大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根本就够不着嘴!”
“那年我记得是7月份连雨天呐,那家伙从早上下一直下到中午哇哇的,就听咔嚓一个大雷,范乡长诞生了!范伟:不是……你的意思我是那雷劈出来的?“
“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呗!”
这些都是《拜年》中的金句。另外三个人的表演也很到位。这是高秀敏、赵本山、范伟三个人第一次合作。范伟穿着夹克,非常有领导派头,远不是《卖拐》之后那种结结巴巴,装傻充愣的模样。高秀敏的绿围巾,让人一看就有农村气息。赵本山自然不必说,扮演这种喜欢耍小聪明的形象,非常到位。这个小品虽然形式俗套,但是也有非常多让人深思的地方。比如范伟扮演的角色,虽然最后体现的“还是好领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一举一动中看出来那种作风。
赵本山错误以为范伟不当领导之后,一反进屋之后的毕恭毕敬和拘谨。高秀敏甚至反过来有一种比不做官的范伟还要高一头的感觉。但是当听到范伟升了之后,又变得害怕起来。为什么会害怕?这就值得深思了。范伟在和别人打电话时让赵本山误会的对话也颇有深意。赵本山:我刚才是不是上炕了?范伟:对!
赵本山:我是不是喝酒了?
范伟:对!
高秀敏:你还吃人家菜了那!
范伟:太对了!
赵本山:这可咋整啊?
范伟:以后处理吧!
TOP2:《不差钱》时间:年1月25日之所以把这个小品排到第二,无他,搞笑程度太空前绝后了。
就算现在再看这个小品,还是很可乐。就是单纯的那种搞笑,不用管其中有何教育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有没有讽刺有没有抨击丑恶,就是逗乐。赵本山:这就是铁岭最贵的一家饭店,那不...苏格兰调情。
丫蛋:爷爷,你念反了,那苏格兰情调。小沈阳:嘛,你管谁叫姑娘,人家是纯爷们。
赵本山:那...这么个打扮呢,这,怎么穿个裙子呢?
小沈阳:这是按我们苏格兰风格包装的,再说,也不是裙子,这不七分裤,你看,是有腿的?诶呀妈呀,着急穿跑偏了,哎呀妈呀,我说走道上没有裆呢?
小沈阳:大爷,你看我今年岁数小,但是我总结了,人这一生其实可短暂了,有时一想跟睡觉是一样一样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嚎~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嚎~不再引用了,经典太多。写到这,我忍不住又温习了一遍《不差钱》。当年移动网络不太发达,赵本山并没有提前宣传说今年我要力捧小沈阳。但是小沈阳上去简单两句话就让人笑楞了。从这年到的春节开始,小沈阳彻底火了,而且是风头盖过赵本山的火。记得那年春节之后,不管什么场合都有人来一句: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像这样的小品,很纯粹。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演《吃面条》的时候,曾先在内部演过一次。当时也是全场笑翻,但是现场领导们却露出了恐惧的表情:这个作品纯粹流于搞笑,为了滑稽而滑稽。但最后导演和演员顶着巨大的压力,还是让《吃面条》上了春晚。我觉得《不差钱》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TOP1:《昨天今天明天》时间:年2月15日
这是一部可以封神的作品。各方面都堪称完美。从立意上讲,说的是中国农民身上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常符合主流。注意,主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我知道喜欢郭德纲的人对主流两个字很敏感,认为主流就是讴歌,就是拍马屁,就是不搞笑。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赵本山《昨天今天明天》可以有力地反驳这个观点。《昨天今天明天》里面的金句比《不差钱》还要多。“薅的跟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一颗洁白的门牙也光荣下岗了。”“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在表演现场,赵本山说自己是正宗的猪腰子脸,全场爆笑。甚至连小崔和宋丹丹都绷不住笑了起来,耽误了往下的表演。
该作品大量运用了押韵、排比和对仗,这让那些金句听起来非常顺耳,而且好记。这部作品已经过去了23年,但是我敢说只要我一提“改#革春风吹进门”,大家肯定能接下来后面的话。春晚毕竟是一个官方的舞台,不是小剧场,所以应该有适合在这里演出的内容。如果说这对于春晚的节目来说是一种束缚,那么能在这样的约束下找到它允许的最好玩最有趣的东西,这才是真本事。
正如刚才所说,有的作品不涉及什么高深的东西,不歌颂不赞扬不讽刺,就是搞笑。这自然很好,“先搞笑吧,相声不搞笑了那才是真的搞笑。”但是如果一个作品既符合主流价值观而且又非常搞笑,那岂不是更好?
最后,我觉得《卖拐》也非常好,但是比起《拜年》,它缺乏深度;相较于《不差钱》,它不如后者搞笑:比起《昨天今天明天》,它各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卖拐》进不了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