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日报
本报记者王思通讯员马致远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冬天是老年人的一道坎。前几天本报采访市殡仪馆得到一组数据,70岁老人在冬天因病去世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随着寒冷天气的持续,很多老年人抵医院。床位爆满年轻医生忙到“怀疑人生”-6,-11,-8……医院心内科的床位爆满程度。-6,意味着科室的实际床位数,已经超过既定床位数6张。“心内科的床位有66张,今天病人加床还算少的,只有69人。前几天忙的时候,79都到过!毕业第一年,没想到就碰到了这样的阵仗,作为小医生的我,‘亚历山大’啊!”心内科医院的医生,近一个月来的工作经历,用小王自己的话说,已经让他开始“怀疑人生”了。“忙!已经忙了一个多月了,冬天嘛,病人多是一定的,可今年这程度,连我也始料未及。科里一共12个医生,3个要出门诊,1个要参与医共体分院的工作,再加上手术的、会诊的,留在病房的医生都快不够了。”拥有近30年工作经历的心内科主任医师任品芳在谈及近期的工作强度时,也是一脸愁容。“基本每晚要6点多才能下班回家。有一次刚到家,还没顾得上吃饭,一个电话就过来了——急诊有重病人需要会诊,没办法,丢下筷子就走。”病人中,老年人是毫无疑问的“主角”。任主任介绍,目前住院的患者中,90岁以上就有3人,80岁以上的达到了24人!70岁以上老人占了六成多,41个病人一级护理,22个病重病危。病人多、病情重,医护人员个个连轴转,忙得不可开交。天气寒冷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工作累是一方面,而更让医护人员纠结的是,因为医疗资源有限,随着病区患者人数的增加,医护人员分摊到每个病人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医疗风险和隐患也在增加。对此,任主任表示,科室的医护人员即使再苦再累,也一定会全力以赴治疗和照顾病人。任主任说,冬天确实是老年人的一道坎,很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在冬天患病或去世的几率都高于其他季节。而冬天之所以成为很多疾病的“温床”,主要原因是天气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在低温环境下,血管也会缩成一团,重要的脏器缺血缺氧,加上冷热变化的不适应,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以心绞痛、心肌梗塞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以脑卒中、脑血栓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以感冒、老慢支、哮喘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等。”任主任说。医院不是保险箱预防始终第一位大家也要明白,医院不是“保险箱”,医院就万无一失了。“其实,治疗是一方面,预防有时候甚至比治疗更重要!”任主任说,老年人只要注意适应冬令气候特点,重视自我保健,就能平平安安地度过冬天。合理饮食。首先饮食宜温热,不要食生冷和粘硬食物。天冷消耗大,要特别加强营养,同时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适当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冬天绝对不能猫在家里不活动,尤其是有阳光的时候,可在室外活动,增强阳光照射。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但在恶劣天气中,老人不要强迫自己锻炼。规律生活。早睡晚起最宜人,冬季宜养藏为本,如果是吸烟喝酒的老人,要提防烟酒对身体的损害。寒冷时节,香烟会诱发血管收缩。喝酒要防止酒后受凉。冬天洗浴,水温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皮肤瘙痒。洗澡也不要过勤,一周一次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老人衣着要暖和、柔软,脚部要特别注意保暖。如果天冷外出时,可以戴上一顶合适的帽子,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患有气管炎、冠心病等,要防止冷空气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室内温度适当的可以提高一点,但不要比室外过高,防止外出时不适应。预防疾病。老年人遇到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情况,不要硬挺,医院看医生,以防患于未然。天冷,有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如果有基础疾病就更不能大意。如果已经是长期服药的老年人,更要注意不要漏服了药物,防止发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