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7日讯,在许多没有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旦发病需要送医,便会面临下楼难的困境。如果再遇上儿女不在身边,老人的处境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有急救人员赶到,也往往因人手短缺抬不动担架。爱心担架队抬老人上楼。而在朝阳区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一支“爱心担架队”的存在,让这里的老人不必为此担忧。五年来,他们随叫随到,帮助上百名老人上下楼,始终分文未取。临时找人不是办法遇上急症就很危险对于家住三源里小区的池师傅来说,年底的那次经历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后怕。那个冬天,患有脑血栓、常年瘫痪在床的老伴突然发病,池师傅立即拨打。很快,救护车赶到楼下,可随行的一名女医生和一名女护士完全没办法把她从五楼抬下去。得知消息的党支部书记刘立新急忙找人帮忙,“我们这小区住的老人多,就算有年轻人,白天也基本都去上班了。”无奈之下,刘立新只能叫来居委会干部,又请保洁员、废品收购员和保安搭把手,再加上自己儿子,勉强用担架把池师傅的老伴抬了下来,“到处‘抓壮丁’耽误了四十多分钟,下楼又花了一二十分钟。”尽管最终有惊无险,但这场救援行动还是让刘立新深受触动,“总这么临时找人不是个办法,万一遇上急症就很危险,况且抬的人都没经验,也保证不了安全,要是给人摔了岂不麻烦?还是应该组建一支专门的担架队,把成员给固定下来。”在三源里社区党委书记侯喜军看来,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我们这47栋居民楼里,有28栋没装电梯,其他就算有电梯,也很难进得去担架。而社区老龄化程度又很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3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多名,意味着类似情况很可能还会再发生,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担架队由谁来干?三源里社区主任郝志强想到了社区里的停车公司,“过去,停车公司只有在收费的时候跟居民打交道,很少参与社区事务,其实完全可以让他们融入进来,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一番沟通后,经理徐宪军爽快地答应下来,公司的十多名保安全部成为担架队的成员,“刚好24小时都有人值班,又基本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希望借此机会跟居民搞好关系。”“红灯关爱计划”为老人装呼叫器“这些年来,担架队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转,得益于三源邻里服务社的成立。换句话说,担架队正是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环。”年12月,这个由党员、积极分子、楼门组长、志愿者组成的公益性自治组织在三源里社区诞生,刘立新作为第一分社社长,组织发起“红灯关爱计划”,“社区里的孤寡、失独、伤残老人是高风险人群,他们如果在家里出现意外,很难被及时发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红灯’。”经过入户、筛选、评估、统计,刘立新从社区中选出21个老人家庭作为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f/1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