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血栓,但很少有人真正见过血栓。
郑州大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专家王兵教授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竟从他的下肢去除了一截10公分左右的血栓……
▲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
其实,相比下肢动脉血栓更加凶险的是脑血栓,也就是常说的脑梗。
哈医大四院的医生,就曾在手术中取出了堵塞患者脑部的完整的血栓。
▲脑部的完整的血栓(来源:新晚报)
这个"血栓"的主人今年42岁,是姓李的先生。
他几天前和几位朋友喝酒打牌到凌晨,回家后就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后,头晕得厉害,走到洗手间时,突然眼前一黑,瘫倒在地上,右侧手脚不好使,也说不出话来。
李先生的妻子拨打“”将他送到了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抢救。
通过医学设备,医生看到李先生的大脑里的血管里的血流已经变的稀薄(如左图)。
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卓伯教授为李先生进行了介入取栓术,取出血栓后,血流通畅旺盛(如右图)。
为什么人体内会有血栓?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
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流变缓、血管损伤等,这种平衡会被打破,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什么人容易得血栓?1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2遗传人群
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长时间不动的人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
记住两个字,血栓不上身我国心血专家胡大一曾说:10个心梗,9个可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
一个预防方法就是——走
临床经验表明,每天一万步,有利于慢性病的稳定与康复,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的代谢物,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尤其是对稳定了的冠心病梗塞、心绞痛等患者!
所谓走步并非是呼吁大家暴走,而是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心血管病还没有恢复,就会被关节病找上门。
走路“3+7”,更有效!
即:每天连续行走3千步,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在一天内,零星累积剩余的7千步。
当然,循序渐进也很重要,尤其是一些腿脚不是很方便的老年人,一定得量力而行,走到微微有些气喘,但又不影响正常说话就可以了。
另一个预防方法———水
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液凝固,水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中风发生的几率;
专家指出,血液黏度高易形成血栓。特别是中老年人,平常只要注意科学地补水(每天毫升以上),合理地饮食,使身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并有助血液的代谢。
但喝水也要一些讲究,比如早晨起床后,血稠的人就不宜喝淡盐水或者咖啡、可乐之类的饮料,因为经过一夜的生理代谢后,一般早晨人体都较缺水。正确的做法是喝普通的白水,以尽快稀释血液。
爱护生命从一杯赫兹水开始
统一客服--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