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61211/5112777.html汪庆安药话:那些年我亲尝的峻、毒药汪庆安小编说:在西医界,医生亲身试药以证药效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也往往被视为愚昧。中医界则不然,蒲辅周、张锡纯、王幸福等医学大家都对试药有所推崇,以验实效、以炼医术,我的一些朋友也经常试药、试针,这些人的水平大多在中游及以上。汪庆安先生在文中也分享了他个人宝贵的试药经验,提出“当你从试药中体会并了解了药的功效后,你就会娴熟地运用它。每治一病都会信心百倍,甚至可以推断病人的见效时间,痊愈速度。”本文介绍了汪庆安先生诸多口尝峻、毒药的经验与临床体会,包括大黄治疗急腹症时的剂量、马钱子的实际中毒剂量、土鳖虫在脑血栓早期的使用优势、蜈蚣对肝风痉证的针对性、全蝎与肌肉瞤动的适配性等等。可惜的是,本书于二版中删除了此部分,可能是担心非专业读者不谨慎的试药会带来风险的缘故。关键词:泻下药;活血药;息风止痉药;量效关系;试药;大黄;急腹症;马钱子;肉痿;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痛;类风湿;土鳖虫;腰痛;关节痛;闭经;脑血栓;蜈蚣;肝风内动;痉证;头痛;痹症;中风;全蝎;肌肉瞤动;颤证;汪庆安;用药杂谈(再编辑/太医)试药就像游泳一样。一个没有下过水的人,即使学了十年游泳技术,下了水也不见得真会游泳。用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自己尝试过药之后,对药才会有更深层的认识,对它的性味、功效才会印象深刻。在病人身上用药,领悟到的大多比较片面,除非有多年的用药经验才会弥补这些认识,可见试药的重要性。由于个体差异,所以我的试药结论只代表个人所得,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望谅解。曾经有人说我试药毫无意义,但其中的收获只有自己最清楚。我可以告诉大家,试药的最大好处就是,当你从试药中体会并了解了药的功效后,你就会娴熟地运用它。每治一病都会信心百倍,甚至可以推断病人的见效时间,痊愈速度。可惜自己试过的药不少,收获却不多,现在把得到的点点滴滴介绍如下。大黄:20~50克,水煎,1日量。这个药致泻的剂量因人而异。书中对此药的介绍也很多,说连服几天或大剂量用就会泻力减小。我试药之后有了自己的新体会。20克服了3天,每日泻五六次,后加到35克,感觉腹泻加重。因为不想半途而废,索性用到50克,看看是否会真的泻力减小。用药第5天,用药后1小时左右上吐下泻,每20分钟吐1次,干呕的滋味比呕出东西要难受得多,所以不停地喝水,这样才会有东西吐,被迫停药。结论:长期服药可以失效(小剂量用过),但所谓大剂量泻力减小,我个人暂不认同。大黄治疗急腹症(如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以及中风阳明腑实证效果明显,剂量在15~30克恰到好处。量小了怕无效,大了则受罪。这是我的个人心得,不一定对,毕竟个体差异是不一样的。假如要另外一个人试用大黄,很可能得到另外一个结果。马钱子:1克,吞服,1日量。连服5天,无异常感觉。7日觉得身体虚弱,停一周。后改1.5克,药后1小时,头晕而胀,持续两三个小时,伴心悸,可能与当时紧张有关。结论:名副其实的有毒,临床要慎用。马钱子治疗风湿痹痛(尤其顽固的类风湿)效果显著,还可以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肌肉痿软无力。《中药药理学》提到,它能兴奋神经系统,从而刺激肌肉恢复运动。给病人用药,每日药量不可以超出1克,否则容易出现中毒症状,也不可连续服用。因为此药排泄较慢,可能会引起积蓄中毒,主要表现是抽搐。土鳖虫:20克,水煎,1日量,连服1个月。结果:20日左右感觉乏力,面白,刷牙时每次都牙龈出血。1个月时症状加重,有时不刷牙也会牙龈出血,感觉体力不支。结论:土鳖虫是治疗瘀血的良药,善治瘀血腰痛、关节痛、闭经等,但不可久服,否则容易引起出血(水蛭也很明显)。心得:脑血栓形成早期,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虫类药是最易见效的。正是因为它们力大效宏,所以我治疗此病,用它不会超过半个月,否则有引发脑出血的可能。病邪尚浅而过用活血,易引邪入中,故应改用丹参、当归等。等量丹参、赤芍、益母草等植物药连服半月或一月,没有虫药的那些感觉。蜈蚣:2条,研末吞服,1日量,用1个月。此药中毒剂量,煎剂是8条,散剂4条。为了取效,也没必要用那么大的量。治疗疾病时,一般3条水煎足以有效。我试药的目的是看它的积蓄中毒症状和需要的时间。用药半月左右,偶尔出现手不自主抖动,无其他异常。后来一日比一日严重,1月左右,双手经常抖,这是我的唯一症状,再无其他。若水煎则无此症状。结论:研末吞服副作用明显,不可久服,水煎无妨。蜈蚣治疗肝风痉证为首选,同时治疗头痛、痹证、中风等,都是难得的好药。全蝎:2~6克,研末吞服,1日量。煎剂同蜈蚣,不再赘述。2克服1个月,无任何不适,3克也是,索性一次用到5~6克。用药后1小时头麻痛,有晕感,如裹,似感冒,持续半小时,继而逐渐减轻,2小时后如常。连续3天都是如此。结论:此药毒性不及蜈蚣,小剂量2克,可以久服。全蝎治疗肝风肌肉瞤动最佳,其他和蜈蚣基本相同。I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民间中医拾遗丛书·用药杂谈·试药心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原著/汪庆安,主编/李大威、郭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方联系。太医选编
能看到这里就是对我最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s/1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