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网红茶饮rdquo违规

“网红茶饮”伤肝伤肾?

较真要点:

用固体饮料粉末冲调而成的茶饮料、咖啡饮料,含有日落黄是允许的;而现做的茶饮料和咖啡饮料,添加日落黄就是违规的。我们能说,前者的日落黄是安全的,后者的日落黄就会“伤肝、伤肾”吗?

查证者:云无心丨食品工程博士

最近网红茶饮摊上事儿了。监管机构在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在报道中,许多用了“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可能会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的说法。

饮料中添加日落黄是否违规?如果已经喝过了添加日落黄的饮品,身体会受到伤害吗?可以向商家索赔吗?下面分别来讲解。

一、“超范围添加”是什么样的问题?

市场局在“泰式茶饮”中检出了日落黄,官方通告是“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而媒体报道中通常表述为“添加了不能使用的添加剂”,有些甚至说“添加了禁用的添加剂”。

这两种说法看起来差不多,细究起来是有所不同的。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遵循“许可才能使用”的原则。也就是说,一种食品添加剂,需要列入了国家标准中,才可以按照其使用范围和用量来使用;如果没有列入,就不能使用。所以,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准确说法是“没有被批准使用”或者“不在允许使用的名单内”——它暗含着一种可能:一种现在不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将来有可能被批准列入使用范围。而禁用,是说经过了评估审核,认为有害,所以作出了“禁止使用”的决定。这种情况下,一般就很难再有获得使用许可的机会了。

日落黄是前一种情况。它是一种食品中广泛应用的色素,在许多食品中都允许使用。在GB中,它被允许用于很多饮料中。

资料来源: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实际上,几乎各类饮料都在允许使用的范围内,其中略过的14.05就是茶饮料和咖啡饮料。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在茶饮料中使用日落黄,超出了其允许的使用范围,确实是违规的。

至于为什么唯独略过了茶饮料和咖啡饮料,应该是当时制定标准时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茶和咖啡都有自己的颜色,再加色素反倒不自然了。如果制定的时候认为没有必要,后来又没有企业去申请,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在食品添加剂领域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固体饮料”是允许添加日落黄的,而“固体饮料”包含“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也就是说,用添加了日落黄的固体饮料加水冲调而成的茶饮料和咖啡饮料就是合规的。

二、喝了添加日落黄的饮料会怎样?

简单粗暴的答案是:不会怎样。

如果喝的是前面表中列出的那些饮料:果蔬汁、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问题。

如果是茶饮料和咖啡饮料,因为不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是喝了“不合格饮品”。但是,既然日落黄在其他饮料里是安全的,仅仅因为茶饮料没有列入其使用范围,就说它在茶饮料里会“伤肝肾”,就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了。

换个角度来看,茶饮料或者咖啡饮料可以是“固体饮料”加水冲配而成。用固体饮料粉末冲调而成的茶饮料、咖啡饮料,含有日落黄是允许的;而现做的茶饮料和咖啡饮料,添加日落黄就是违规的。我们能说,前者的日落黄是安全的,后者的日落黄就会“伤肝、伤肾”吗?

三、日落黄到底会不会危害健康?

日落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色素。个别报道吓唬人的时候说“长期或者一次性大量摄入,会导致某某危害”。在逻辑上,这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多少量是“大量”?茶饮中的这些日落黄,算是“大量”了吗?

日落黄是一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食品色素。在,世卫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它设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2.5毫克”;到年,有了更多的安全性数据,又把这个标准放宽到了4毫克,并明确说明“通过饮食摄入的日落黄不产生健康隐患”。

按照这个标准,一个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毫克的日落黄,长期吃也不会对身体有任何伤害。按照前面国标中的使用量限制,这相当于每天2.4升的饮料。正常人,是喝不到这么多饮料的。

四、违规与有害不能等同,但行业应该遵守法规

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类似的案例很多。

因为传统上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企业去申请使用,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也就没有列入使用范围。按照“未列入就不得使用”的原则,使用了也就违规了。只要违规,市场监管局就应该查处。

所以,虽然这些饮品不会危害健康,但被查处并不冤。

如果消费者确实喜欢加了日落黄的饮料颜色,那么行业中可以提出申请,把茶饮料加入到它的使用范围内。因为日落黄的安全性数据很充分,而其他饮料中也都可以使用,获得批准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等到批准之后再使用,也就不再是违规的,也就不会被炒作“会导致XX危害”了。

(来源:腾讯新闻-较真)

男子喝了药酒心脏骤停?

较真要点:

乌头含有剧毒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是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日常因使用方式不当导致的安全性事件时有发生。乌头的炮制过程能起到减毒的效果,但并非没有毒性,外用乌头泡过的酒也不安全。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不要自己买乌头泡酒,也不要购买泡好的成品使用。

查证者:谢望时丨药理学硕士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广西桂林的杨先生去探亲访友时,喝了朋友珍藏多时的自泡药酒(后发现是草乌、川乌泡的酒)出现室颤和心脏骤停,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神智总算是恢复,捡回了一条命。

不得不说,杨先生幸运的。因为,近五年来,已经至少有42人因喝乌头药酒丧命,喝中毒的人数更是远超想象。

乌头的毒性可能很多人有所耳闻,但药酒文化的魅力阻挡不了大家前仆后继的尝试,这不禁让人困惑:到底是我们没有用好一个草药,还是我们不过是被药酒文化给洗了脑?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

一、乌头含有剧毒,并且没有解毒剂

乌头属,在全世界约有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有多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中药材川乌、草乌、甘青乌头、附子、关白附、雪上一枝蒿的原植物等都为该属植物,其中川乌、草乌、附子作为中医临床用药,被《中国药典》年版收录。

临床上,乌头被用于危重病症的抢救和慢性顽病痼疾(如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但乌头含有毒性强烈的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是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日常因使用方式不当或错误的进补方式导致的安全性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研究报道乌头中最为重要、含量较高的是这三种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C19-二萜生物碱为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

他们均含有剧毒,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效成分,小鼠灌肠给药,三者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1.0~1.8、1.9、5.8mg/kg。半数致死量是指导致一半动物死亡的量,值越低,表示毒性越大。

如果是人口服乌头碱的话,0.2mg即可中毒,3-5mg即可致死。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躁、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死亡通常发生在服用乌头制剂的24小时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制川乌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及新乌头碱(C33H45NO11)的总量计,不得过0.%。

所以说,广西桂林的这位杨先生还是很幸运的。要知道,乌头碱中毒没有解毒剂,治疗通常是支持性的,如果常规治疗失败,还可能需要血液净化和其他体外支持。

二、炮制的乌头以及乌头泡酒外用就安全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了,乌头中毒是因为没有炮制,以及把外用药当口服药了。

不吹不黑,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并非主要因素。首先,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因此乌头类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加水、加热处理,都能促进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起到减毒的效果。

但是,制川乌时,炮制方法、条件(如温度、时间等)等因素控制的差异,会导致制川乌饮片中实际乌头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另外,乌头经炮制加工或煎煮过程,水解后形成的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急性毒性大大降低,但并非没有毒性。

其次,外用乌头泡过的酒也不安全。据报道,乌头碱的半衰期约为3小时,中毒症状可能持续30小时。体外实验表明,人的皮肤也可渗透乌头碱和新乌头碱,文献中描述了局部使用后中毒,尤其是在受损表皮上使用的情况下。

三、乌头泡酒用来治风湿并没有可靠的临床证据支持

那假如不考虑毒性,就考虑治疗效果,乌头类中药或乌头泡酒值得用吗?

当然也不行。前面说过,乌头的毒效作用,主要来源于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经过炮制后,毒性减低,药效也减低。尽管在既往的宣传中乌头类药物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不过目前关于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很少。

风湿疾病泛指造成关节或结缔组织(包括:肌肉及其它软组织)慢性疼痛的一类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这意味着,乌头类药品如果能抗炎或抑制免疫就有可能抗风湿。年,有项研究指出乌头碱可以降低小鼠血清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水平、PGE2、IL-17a和IL-6的水平,提示乌头碱可以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进展并改善其病理病变。

年,另一篇研究指出苯甲酰乌头碱和乌头碱可以通过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RA)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下调HIF-1α、VEGF和TLR4的表达水平有关。

不过,这些都是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研究,到其真正成药,以及在毒性作用和药效之间保持平衡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风湿免疫疾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案,只要遵医嘱,合理用药,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四、如果要发展乌头碱,我们可以怎么做?

纵观整个药物的研究史,我认为,乌头碱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参考秋水仙碱的研发模式。

秋水仙碱也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治疗窗也比较窄,吃多了很容易腹泻,可是临床已经使用了几百年,因为它的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经过不断的研究,毒性也可控了。

它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的目的。目前已经被用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它还是治疗家族性地中海热及其相关淀粉样变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近些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了秋水仙碱在肿瘤、免疫、心脏病以及皮肤领域中的新应用,未来可期。如果乌头类生物碱真的如传统医学所记载的那样具有疗效,那么按照秋水仙碱的路子对其进行大规模研究和深入开发或许是将中医药发扬光大的一个路径。

五、除了乌头药酒,其他自泡药酒也不建议大家尝试

最后,为了大家的生命健康,真诚的奉劝大家谨慎使用乌头类的药品和保健品,不要自己买乌头泡酒,也不要购买泡好的成品使用。

同样的,洋葱泡酒能养生、酒泡蒜能溶脑血栓、壮阳药酒能治疗阳痿、醋泡XX有神奇功效等都被证明是谣言,而毒蛇泡酒、蝎子泡酒也存在安全风险。天然的未必就是安全的,何况喝酒本身就对健康有害,实在不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

(来源:腾讯新闻-较真)

更多文章

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0例|科兴将申请使用德尔塔毒株疫苗

全红婵:挣奖金为妈妈治病|更新!这些航班和车次出现感染者

难民运动员没有得到一块奖牌,但都赢下了与自己的比赛丨谷雨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s/1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