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兄弟姐妹丁克,要不要给予赡养满足这

同学刘成赡养他小姨两年,却把老太太“轰出家门,”亲戚非但没有任何指责,还竖起了大拇指。

刘成的小姨今年68岁,一辈子无儿无女,并非她想丁克,而是丈夫身体有问题,没办法生育,不想颜面尽失,所以对外声称不要孩子做丁克。

小姨父去世后,刘成的母亲心疼妹妹,经常打电话让来农村小住,妹妹提出让外甥给她养老,刘成想着小姨有社保和医保,就多一双筷子的事,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小姨的请求。

可是赡养了两年,他实在忍受不了,把小姨轰出了家门,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做,要从刘成父母的亲事说起。

小姨与家人产生隔阂

刘成的母亲兄弟姐妹六个,四男两女,小姨是家中老小,一家人都比较宠爱她,虽然母亲仅大小姨两岁,平时也都得让着妹妹。

长大以后,刘成的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隔壁村从部队探亲回来的刘成父亲,初次见面彼此便有了好感,探亲假结束,两人难分难舍,最后约定每周书信寄相思。

刘成父亲的第一次书信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母亲拿着那张照片给全家人看,小姨不经意瞟了一眼,也正因为这一眼,让姐妹俩几十年都不说话。

照片中的男人一身军装,高大英俊,尤其微笑中还有两个酒窝,小姨相中了未来的姐夫,她没有直接跟姐姐说让给她。

而是借姐姐的名义,模仿姐姐的字体,偷着给未来的姐夫写信,她认为只要坚持写信,传递比姐姐还要浓烈的爱意,自然建立深厚的感情,对方一定会喜欢信中的自己,到时候退伍回来,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了。

可是恋人之间给予彼此的感觉是无人能替代的,两人约定每周一封信,刘成的父亲每周却收到三四封,只有一封信跟之前收到的感觉相同,其他几封信的表达方式比较狂野,甚至太过热情,让他产生了疑惑。

于是他在回信中提起了此事,并把小姨的信也一同邮寄给刘成的母亲,看过那一封封信,她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两人约定信中做特殊记号,有记号就回信,没有的就不搭理。

小姨明知道写信收不到回信,可她还是孜孜不倦地写了一年多,终于等到未来姐夫退伍回来,正式登门拜访那天,小姨极力地表现自己,为的就是让对方知道写信的人是她,可对方像没事人一样,只跟姐姐开心地聊天,都没正眼瞧她一下。

小姨非常生气,晚上跟刘成的姥姥和姥爷说:“我喜欢那个刘老三(刘成的父亲),让姐姐退出。”

父母虽然宠爱她,但不是溺爱的糊涂人,告诉女儿:“什么事都能给你做主,唯独违背道德和破坏亲情的事坚决不行,世上好男人多的是,不要抢姐姐的对象。”

小姨哪听得进去,跟父母吵了起来,然后命令姐姐,必须把那个男人让给自己,否则姐妹恩断义绝。

姐姐又生气又无奈,把事情告诉了刘老三,刘老三说:“我喜欢的是你,不是你妹妹,即使你不嫁给我,我也不会娶她的。”

两人结婚那天,小姨离家出走,八年后领回来一个男人,说要户口本登记结婚,从那以后很少回农村,跟姐姐也不联系不走动。

直到刘成的小姨父过世,他母亲主动联系妹妹,希望她能经常回来小住,因为他母亲深知失去丈夫的痛苦,何况无儿无女,心里一定是孤单无助的。

母亲的好意,却让小姨有了让外甥赡养自己的想法。

外甥好心赡养小姨,小姨却让外甥忍无可忍,只能轰出家门

小姨终于来家里小住,母亲从心里往外的高兴,老人不希望有生之年留有遗憾,想趁着这个机会拉近姐妹间的感情,毕竟那是手足之情。

或许两人的丈夫都不在了,姐妹俩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有一天,小姨唉声叹气地说:“姐,其实我挺羡慕你的,有儿有女养老不愁,我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太生病都没人管,要是外甥也能给我养老多好。”

姐姐看妹妹很是心疼,私下里跟儿子商量,你看你小姨也怪可怜的,没有儿女谁给她养老,我寻思着她有社保和医保,实在不行你给养老吧,不就多一双筷子的事吗?

刘成想了想说:“妈,你别担心,小姨要是不嫌弃咱这农村的生活,我给她养老。”

小姨知道后,淡淡地说了一句谢谢,刘成也没当回事,在他的印象中,小姨是个高冷且不善言辞的人,所以没有想太多。

接下来的两年中,小姨的所作所为,让刘成伤透了心,他一忍再忍,直到母亲生病住院,他一气之下把小姨轰出了家门。

小姨脾气古怪,说话尖酸刻薄,时不时挤兑刘成的母亲,甚至还提起当年的事,老太太觉得妹妹这些年不容易,只要她心情好,愿咋样就咋样吧,还像小时候那样迁就妹妹。

姐姐心疼妹妹,可妹妹却认为姐姐让儿子为自己养老是理所应当,如果姐姐当年把姐夫让给自己,也不至于嫁给不喜欢的男人,更不会因为颜面而没有孩子。

所以对于外甥赡养自己,她没有半点感激之情,反而处处为难姐姐一家人,首先对于平时的饮食,每天必须要有牛奶,水果和营养品,其次她不睡炕,让刘成给她买张新的双人床。

最后更可气,不管吃什么用什么,哪怕生病买药一分钱不拿,虽然刘成边种地边在镇上的化肥厂上班,但收入有限,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哪能经得起她这么挑剔和折腾。

他让母亲跟小姨说明白,长此以往下去,自己真的没办法赡养小姨,希望小姨能够担负自己的花销。

小姨说:“既然赡养我,就不应该让我花钱,让我花钱就是奔着我的钱财和家产,你们娘俩真是处心积虑。”

刘成的母亲气得直哆嗦,后悔让儿子给妹妹养老,但事已至此,她又不忍心把妹妹撵出去,伤心难过的时候,拿出老伴儿的照片自言自语。

有一次,她又拿起照片诉说着家长里短,被小姨撞见,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你那么爱这个男人,就应该随他而去,何必假惺惺地捧着照片想念。”

老太太气得干嘎巴嘴说不出话,一下子晕倒在地,儿媳正好从外面进来,医院,诊断为脑血栓,保住了性命,但吐字不清晰,脑子也反应迟钝。

刘成从媳妇口中得知母亲是被小姨气出病的,他指着小姨说:“赡养到此为此,请你马上离开我家,永远都不想见到你。”

小姨冷哼一声说:“你以为不给我养老,我就不能老有所依?我手里有钱可以去养老院,谁稀罕呆在这里。”随后收拾东西离开了。

刘成特别后悔赡养小姨,如果不是因为她,母亲哪能得这种病,如果不是因为她,一家人的生活也不至于过得捉襟见肘,往后的日子,他只管孝顺和赡养自己的母亲,至于母亲的兄弟姐妹的赡养与他无关。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赡养父母的兄弟姐妹,不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但看在父母的情面上,又会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赡养父母的兄弟姐妹?那就要看以下这三点。

第一:看老人的德行与修养

德行是指道德和品行的素质,修养是内心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状态。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和岁月的沉淀,就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老人。

那些有德行和修养的老人,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为人处世和蔼且谦卑,也深知受恩于人应有感激和感恩的心态。

那些无德无修养的老人,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便别人帮助了自己,也认为是自己的聪明所得。

刘成的小姨就是这种老人,背地里抢姐姐的男人,无德的表现。姐姐心疼和可怜她,让儿子为其养老,她却处处为难和报复姐姐,这是没有修养。

将姐姐气病,没有一丝醒悟和心疼,这是铁石心肠。外甥赡养两年,她没有半点感激之情,这是没有人性。

赡养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首要条件,一定要看老人的德行和修养是否过关?而不是感性地看在父母的情面上盲目地赡养,如果老人一旦做出伤害自己家人的事,只能后悔莫及。

第二:看个人的能力

很多人总是嘴上说,一个老人能吃多少,不就一双筷子的事,可实际上真没这么简单和轻松。

首先是经济问题,如果经济充裕,不管老人有没有养老保险或积蓄,生病住院我们都能负担得起。相反,我们的经济一般般,老人也没有钱,又拿什么赡养他?

其次是身体问题,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好,又哪来的精力照顾老人呢?或者老人的身体不好,需要人长期照顾,我们是否有这个能力呢?

最后如果老人手里有钱,懂得养活自己和理解赡养者的不易,一切都好说,但是碰上刘成小姨这样的老人,自己手里有钱,却一毛不拔,只想索取不懂得付出,那赡养这种老人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赡养父母的兄弟姐妹,第二个条件要看个人的能力,一定要结合自身能力量力而行,而不是幼稚地认为是一双筷子的事儿,结果大多是有苦难言。

第三:看彼此的情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少不了情分两个字,彼此情分深厚,即便对方遇到困难没有发出求助,我们也会主动给予问候和帮助。

彼此情分尚浅或没有情分,谁都不可能主动给自己揽负担,这不是冷血,而是理智地面对生活。

但话说回来,父母的兄弟姐妹无儿无女,真的求到了我们,我们也做不到置之不理,没办法给予赡养,但在生活上也要适当地伸出援手帮助,毕竟是一份亲情。

所以要不要赡养父母的兄弟姐妹,参照以上三点,老人的德行和修养是否过关,个人能力是否充足,情分是否深厚,自然就知道该不该赡养了。

你认同的话,记得点个“赞”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s/16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