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名老中医专家徐涛教授专长(擅治病种):擅长诊治中风、头痛、眩晕、脑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病等疾病。
经云:“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盖中风一证,病势急暴,病情极危,属中医“风”,“劳”、“鼓”“膈”四大证之首。临床辨证稍一混淆,论治即难稳恰,现据前贤之萃述,对其证治试做浅述,供同道参考。
一、学术源流
对于中风的论述,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大致在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认为脉络空虚,风邪自外而中。举凡昏迷、半身不遂、抽风、痉挛等证,甚至一般的伤风感冒,风湿痹证、麻木瘙痒,统皆属之。《灵柩·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半身,其入深,內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认为与体质、饮食、精神因素、过度劳累都有关系。《金匮要略》中,有“中风历节病”之专篇,对中风之脉证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并以邪中深浅,病情较重,有中络中经,中脏中腑之分。到唐宋以后,对中风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突出以“内风”立论。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痰;王履有“真中”“类中”之分;元人有瘘证混治之谈;明人又有惊厥类风之说;景岳复有非风之论,内伤积损之见;同代李中梓尚有闭证,脱证之别。后至清代,叶氏进一步提出:“精血亏耗,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内风时起”的观点。清朝中期,王清任又以气虚为因,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晚清许多医家都主张“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近人且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之称。综上所述,便可看出历代医家对中风认识之大概。
二、鉴别诊断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清醒后多有后遗症状。临床当与癫痫,晕厥,中暑,痉证相鉴别。一般地说,癫痫多有既往史可询,且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晕厥多有饥饿,久站或过度劳累史,虽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但无口眼歪斜及偏瘫发生。中暑则有烈日暴晒或高温过久接触史,而痉证则以项背强急,角弓反张为主。临床必须仔细鉴别,遇有危急病人,要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不可延误。
另外,现代医学的鉴别诊断,我们亦应了解。如老年人静卧以后引起偏瘫,多系脑血栓形成。素有心脏病而出现心房纤颤和心力衰竭,突然出现偏瘫,多属脑栓塞。如果原有高血压病史,用力或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而脑脊液化验为血性者,多为脑溢血。如果患者没有高血压病史,用力或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者,脑膜刺激征明显阳性,脑脊液化验为血性者,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辨闭证脱证
对中风中脏腑实证的辨证,首先得辨闭证与脱证。闭证是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属实。脱证是气虚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属虚证。在临床症状方面:闭证有三闭一热(口闭、两手握固,二便闭合身热);脱证有三开一冷(即口张开,两手撒开,二便失禁和肢冷)。另外,闭证多见睁眼(直视或斜视),脱证反多见合眼(或上视)。闭证脉多弦,滑,脱证脉,多细,弱。
四、辨阳闭阴闭
中脏证辨为闭症后,又当以热象之有无进而详辨属阳闭或阴闭。阳闭为风火痰热之邪上扰清窍而内闭所致。证见:面赤气粗、四肢温、舌苔黄腻,脉洪数弦劲。治宜辛凉开窍豁痰。可用竹沥水化开冲服至宝丹、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之类。继服羚羊角汤。若口噤不开,可用乌梅肉擦牙。阴闭为风挟湿痰上壅清窍所致。证见:静而不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鼻起鼾声、苔白滑而腻,脉象沉缓。治宜辛温通窍开闭。可用姜汁化开冲服苏合香丸,并服涤痰汤加天麻、全蝎之类。一般而言,阳闭多见平素阴虚阳亢之人,阴闭多见平素阳虚阴盛之人。
天麻
五、辨亡阴亡阳
凡中脏之脱证,又须进一步辨认其亡阳与亡阴。亡阳者,乃阳气衰竭的危重症候。证见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冷,肢厥,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脉微欲绝。治宜参附汤,回阳救逆。亡阴者,乃阴液严重缺损的状态。证见:身体干瘪、皮肤皱褶或眼眶深陷,汗出身热,渴喜热饮,唇舌干红,脉虚数或细数,治宜滋阴固脱,服生脉散加龙骨、牡蛎,龟板、鳖甲之类。而临床上常见到亡阳之人,阴亦随之而亡,亡阴之人兼有亡阳之症。二者可分又不可分。
六、止血药与活血祛瘀药的应用
止血药与活血祛瘀药的应用时机问题,笔者认为是值得探讨的。一般来说,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宜止血,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则宜活血祛瘀。如果遇一脑溢血的病人,更用活血祛瘀药,势必加重病情,此时通关散之类亦当禁用,取嚏时颅内血管压力增高,更易出血。若系脑栓塞,却用止血药,势必栓而更紧,塞而更实。资料报导有人过早使用补阳还五汤,而使病情加重的教训。在临床实践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体会到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急性期不宜使用活血药,当病情稍微稳定,发病48—72小时后即可加用既有祛瘀,又有止血作用的中药,如三七粉,在蕊石之类。或将止血药与活血药同用。活血药用的越早,(要恰到好处),后遗症越少,恢复的越快所谓淤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据文献报导,益气活血法对脑血管意外有肯定的疗效。凡是脉大无力者,便可使用补阳还五汤治之。
三七粉
七、针灸的配合
中脏病例都是危急重症,必须把握抢救关,我们中医的针灸治法是不可忽视的。应该把针刺治疗列为抢救常规。若属闭证,可取督脉和十二井穴的水沟,十二井,太冲,劳宫等穴并施以泄法或点刺出血。达到平熄肝阳开闭泄热,醒脑开窍之作用。弱痰涎壅盛,可加刺丰隆,以化痰浊。遇有脱证病例,可取任脉经穴关元,取阴救阳。或灸神阙以救垂危之阳,针灸抢救的同时,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徐涛,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功底深厚,注重中医辨证施治,脉证并治,处方用药轻灵有法,灵活简便,逐步形成轻剂能医重症,小方可治大病的医疗风格。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对中风、头痛、失眠、眩晕、脑梗塞及糖尿病等老年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