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有话夏季脑血栓高发,小心这6大前兆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

中老年人发病较高

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

人将其称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

夏季气温高,我们的血管容易扩张,血压偏低的老年人,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

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睡前服用降压药),均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夏季提高对脑血栓的认识

增强自我的预测能力

对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

为了家人

这些前兆不得不了解

01

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由于脑动脉硬化越来越严重,使得血液流通困难,缺氧愈发严重,就会导致人总是打哈欠。

02

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

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03

03

鼻出血

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

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04

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

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05

突然眩晕

大脑中出现了血栓,颅内的血流量就会减少,还有可能有微小的血栓通过了视网膜的动脉,使人出现眼前突然一片漆黑的现象。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

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06

爱流口水

若是经常不自觉地流口水,甚至夜里被口水呛醒,这都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血栓会造成咽喉局部的肌肉功能不协调,从而导致吞咽困难。

此类病人还会出现讲话变得不清晰的情况,这也跟肌肉失调有关。

夏季是一个容易形成血栓的季节

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01

出汗多

夏天气候炎热,体温调节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为了使体温保持恒定,血液纷纷流向皮肤,每天要排出毫升或更多的汗液。

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引起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就会诱发血栓形成;同时血流减慢,栓子极易堵塞脑动脉及冠状动脉,产生缺血性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

02

血压低

夏季气温高,血管容易扩张。

血压偏低的老年人,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睡前服用降压药),均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03

喝水不足

老年人口渴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退化,当出汗过多时也往往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时补充水分。

不但会发生中暑,而且由于体内失水过多,血容量骤减,血黏稠度增加,易诱发脑血栓形成。

04

冷热不调

夏季若用空调或电风扇时间过长,使动脉血管收缩,尤其是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空调环境时,血管痉挛收缩,容易形成血栓。

05

缺少运动

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在夏季都不爱活动,长时间的静坐,使血液流速减慢,也会形成血栓。

老年人在夏季,除了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之外,还应多喝水,每天饮水~1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合理避暑,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黏滞性下降,这样就能预防脑血栓的形成。

喜欢小编的文章就点击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白癜风皮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s/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