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岁的同事,得了脑血栓,引发的思考

13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亲身经历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年仅30岁的同事,得了脑血栓。那一天我清楚得记得,我在凌晨3点为他拨打的,4点的时候才到。在打之前,他已经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嘴里支支吾吾,一直讲不出话。我看状态不对,就赶忙问他,是不是要拨?是的话就点点头,他颤颤巍巍的点了一下脑袋。救护车来的很晚,大概4点的时候才到,我们几医院,凑了大概一千多块钱给他挂号,检查。

想想这件事,我就很后怕,当时我们住在公司宿舍,假设他真的一个人居住,发生这样的事,没人及时救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之后公司为他捐款,他家人也因医疗费用和公司打起了官司。

这件事让我感觉风险无处不在,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又或者身边也屡见不鲜。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发现如今,大家的保险意识还非常薄弱,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又或者是有这种意识,却迟迟未能尽快做出决断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收入越高,保险意识越高,而收入偏低,则保险意识便越低。

按这个两个人举例,其实收入偏低的其实更需要保险。

为什么?因为后者抵抗风险能力更弱一些,假设风险来临,这样的家庭可能会举全家之力,去挽救一个生命。而前者可能只是一年的收入。虽然只是一年的收入,可他们的风险意识却很高,及早的去防范,生活质量得到更稳定的结果。

(另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20年前的W和如今的W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假设小明父母如今60岁,存款W用来养老以及防范疾病。那么20年后,年这W的购买力是多少?)

例:钢琴家朗朗为自己的手上了高达1个亿的保险。当然,他肯定也为自己买了其他险种,但这一条却上了新闻,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手至于买保险吗?但对于朗朗来说,手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手出了意外,可能就代表他的收入就此中断。他的家庭就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他买保险的意图,也是小资金撬动大杠杆,四两拨千斤。提早的防范。

在社会,中产家庭,更为焦虑,不确定的因素会更多,损失厌恶让人本以拥有的东西失去,会比本来没有的更加难受。为什么这些人,有人还是不愿意去提早防范?

保险似乎有点反人性,一些重疾险和综合医疗更是只有在你身体好的时候,才不会拒保。再加上损失厌恶(心理学的一种,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受。这种心理多适用投资中,如股票基金)。觉得我身体好好的,买保险就是一种损失,支出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报,又或者是根本没有回报。它不如我一年买一个手机,能及时满足,也不如我买衣服,当下就能开心。这种损失厌恶,可能导致一些人,虽然有意识,却宁愿一两年换一部手机,买些衣服和鞋子品牌包包。而一直迟迟没有为自己和家人买下保障。等到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并且有些险种,是有储蓄功能,并未带来所谓的心理“损失”还能带来保障!

如果已经有了保险意识,那么一个家庭如何去配置自己的资金与保险?

其实这里有一个科学的方式分配。

家庭年收入的10%~15%买保险,30%~50%买基金股票,剩下的买国债或者定期存款。

股票基金是非常专业的投资行为,这一篇不再细说。

那么家庭如何最优的分配保险?

首先为家庭支柱,购买保险。

例,小明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小明。爸爸一年收入10W,妈妈一年收入5W,小明读书没有收入。那么最优方式,就是为小明爸爸购买保险。这是最科学的分配,也可以经济学来解释,所谓的成本与机会成本。假设三人中,一人不幸发生了疾病,小明爸爸的成本是最高的。因为疾病可能带来收入中断,假定为一年,那么家庭除去医疗费用之外,损失的是一年的收入10W块。而妈妈是5W,小明为0。所以首先考虑的是为小明爸爸买下保障。其次是妈妈,再次是小明。若小明不幸得了疾病,小明爸爸妈妈依然有收入,来为小明治疗。若说房子是“刚需”,那保险才是真正的“刚需”。人到年老的时候,患病的概率非常高,一旦发生重疾,动则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一处房产似乎都不够。

这里插个题外的,人在年老的时候极易发生骨折,因为年老骨质疏松,钙极易流失,很多情况都是意外摔倒,从此卧床不起。为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年轻的时候尽量每天喝一杯牛奶,补充钙,广积粮,为年老打下基础。

很多人买了保险,到理赔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一部分原因是没看懂险种保单,一种是买错了保险。接下来说一下主要的险种与保障,简单说明。

1,意外险

意外险很好理解,就是意外发生的事情,如小明骑车不小心摔倒,导致腿部骨折变成了残疾,又或者是不幸去世。那么这就是意外险所保的内容,得到赔付。医院里导致的一些费用,这时一定要看保单,是否包含手术费用,医疗费用。如果不包含,那么这些费用是不给理赔的。很多人觉得被保险骗了,一部分原因也出于这种,只是买了主险,却以为所有的费用都理应赔付的。

2,综合医疗

小明得了重大疾病,这就是综合医疗所保的内容了,在保单内的疾病,治疗所产生的费用,按比例报销。各家公司报销比例不同,免赔额度也不同。

3,重疾险

如果小明买了50W保额的重疾险,在过了观察期一旦小明得了重疾,保险公司直接把保额50W打到小明账户中。

4寿险

一般在保险期内,被保人身故,则保险公司给予家人赔付。

这里很多没有细说,只是把主要内容表述,因为里边涵盖的东西太多了。

支付宝上的保险那么便宜能买吗?保险是否要比价格?

我不太建议在支付宝上购买保险,因为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保单,也不知道具体所保内容。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重疾险一定不要在支付宝上购买。一定一定不要!重疾险是跨10年甚至30年周期的。这么长时间,你每年要支付重疾险保险金,很没有保障。

保险作为金融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家一再管控,包括蚂蚁金融,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为什么不能在支付宝买?因为支付宝它只是渠道,保险公司是第三方!中国有将近上百家的保险公司,一些公司没有议价能力,以低廉的价格在支付保上通过渠道走量。一旦保单赔付增高,公司没有能力进行赔付。这就会产生风险!

一旦购买保险,一般人都会对比价格,讲究性价比,这么做对吗?

保险与衣服不同,它最不应该对比的就是价格。那对比什么?

第一,对比公司赔付能力,购买保险是为了得到保障,若没有赔付能力,则保障也没有。

第二,对比公司保障内容,像支付宝所保,一般都是种疾病,有的保险公司则是种甚至种。不要小看多出的这几十种,它能更全面的覆盖风险,以及看出保险公司的诚意。对于一个人来说,多出几十种可能没什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多出20种疾病,在全国这么大的基数下,赔付金额会相当高。其次再看免赔额,有的是1W,有的是5千。免赔额什么意思?当免赔额1W时,你超出1W的部分,才可报销。同理一旦基数较大,全国赔付金额与之倍增。这也考察了保险公司的实力!

第三,业务员给你的保障与服务,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当你遇到理赔困难的时候,业务员可以帮助你解决困难‘

第四,最后才是对比价格!

为什么要趁早买?

年轻的时候,配置保险保费低,花钱少,享受保障的时间会更长。而年纪越大,拒保的可能性就越大。举例,以30岁的人购买重疾险与20岁时购买重疾险的价格,年缴费可能会相差一半。而享受保障的时长也长。

年纪越大,保费越贵,并且拒保的可能性越大!

人类始终在寻求保障。这种保障的寻求是形成家庭,宗族,部落和其他组织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保险的实质,也是集大家的力量,去挽救个别不幸的家庭。虽然不属于慈善事业,但也算是利他的行业。

在这里预祝大家一辈子用不上保险!

如有相关问题,可加VX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y/1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