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微刊征稿启事及稿酬方案
?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推广人
?《临朐》微刊原创文学作品集忆母亲
作者
李汝建
提笔双眸泪水倾,慈萱音貌脑中萦。持家育幼多劳苦,乐善帮邻有义荣。
每悔再无呱噪语,常思只剩涕欷声。
沧桑劫后人归去,子欲亲时怎寄情?
母亲去世后,音容笑貌时常在眼前浮现,一直以来,想写写我的母亲,每念及此,总会心潮起伏,忍不住潸然泪下。受情绪影响,一拖再拖竟难于下笔,断断续续达一年之久。
思亲娘赴瑶台伴彩霞,魂牵故里已无家。
犹闻院内慈萱语,似见堂前稚燕哗。
万绪遣怀追岁月,寸心思念忆桑麻。
勤劳贤惠行仁善,赢得乡邻众口夸。
母亲虽然命苦,但是一个坚强、善良的人。
听老人讲,母亲在出生后还不到两岁,她的生母便去世了。因家中无力抚养,便送了出来。她的养父母既我的姥爷姥娘,是一对铁匠夫妇,终生没有生育。听人们说,姥爷对母亲很好,姥娘便苛刻了些。姥爷去世的早,母亲跟着姥娘很受了些委屈。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后,刚过了几年好日子,便遇上“文革”。父亲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军人,转业回村后,从建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一直主持村里的工作,文革中受到冲击,说父亲是国民党员,因父亲不承认,便大会小会天天批斗,母亲则整日在家中担惊受怕。
有两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件是他们到家中搜查所谓的国民党员证。一群年轻人,喊着口号,拿着镢头,在屋内的窗框边,门框边胡挖乱抠。当时,我们全家住在用土坯、麦草盖的三间西屋中。我紧紧地抱着母亲的腿,惊恐地看着人们不断地进进出出,母亲搂着我,轻轻地告诉我:“不要怕,有娘呢。”
另一件事是跟着母亲,在生产队的地窨子里选菸叶,一起干活的家庭妇女,起哄让母亲唱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个人的命运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五十多年过去了,唱得什么歌,怎么结束的,都不记得了,脑海中只有母亲那胀红的脸、委屈的泪,和我茫然无措的样子。
母亲和父亲是一个村的,母亲是十一队,父亲是十二队。俩人结婚后,姥娘先后过继了两个儿子,但他们看重的是姥娘的家产。姥爷早年开着铁匠铺子,家底还是有的,他们把姥爷的闲园子盖上房子,据为己有,姥爷宅院中的四间北屋扒掉,框户、檀杆、梁等,能卖的卖掉,能用的拉走,像样的家俱也不见了,让姥娘住在仅剩的两间小东屋里,便不管了。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接过了照顾姥娘的重担。头几年,母亲做好饭后,由我们姐弟给姥娘送去,随着姥娘年龄越来越大,父亲便在原来的宅基上盖了四间瓦房,姥娘也住进了北屋。晚年的姥娘又聋又瞎,在床上躺了好多年,但胃口很好,吃得多,排泄得便多,都是母亲一手料理。八十多岁才去世,在当时,已是高寿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年轻时就是一药罐子,可能是战争年代的生活不规律,也可能是文革时期的心情压抑,母亲天天为他熬草药,我便给他倒药渣子。
父亲老年得了脑血栓,住院五次,前后跨度二十年,除住院期间姐弟们轮流照顾外,吃喝拉撒洗漱,都是母亲一人照顾,很少听到母亲的怨言。
母亲是一个只知付出、乐于助人而不求回报的人。
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且心直口快,在我的记忆深处,是那么的朴实,洁净,勤劳,匆忙,什么事都想干出个样子来。
童年就好似一个虚幻缥缈的传说,亲身经历,永不忘记。搓麻线、纳鞋底、缝衣裤,油灯下的母亲,圣洁的柔和的光,闪烁的银针,上下飞舞的双手,嗞嗞的线绳抽拉声,一幕幕,总感到特别的温馨,如同一支优美的催眠曲,很快便甜甜地进入梦乡。
在大集体时代,家中整劳力少,母亲白天上坡挣工分,早晚推磨压碾、推土垫圈,无怨无悔。
在生活上,母亲省吃俭用,稍好点的东西,都留给我们姐弟和父亲用。那年月,肉只有在过年或者重要节日才能见到,母亲从来不吃,她说,吃了会吐。偶尔包水饺,母亲用煎饼卷着吃,她说吃多了,肚子不好受。
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推着卖。母亲先将磨好的豆浆,装进一白布袋内,用力揉压,把浆水挤压在大锅内,袋子里只剩下渣。用的是土灶,烧得是玉米秸、麦茬等软柴禾,等烧开后,先点卤水,待锅中成结晶状时,倒在一铺好白细布的竹筛内,放一重物压好。这些活需要很大的力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儿。
在劳碌奔波中,母亲养大了我们,但对儿女的关心,自始至终从没有中断过。
记得当年,医院生孩子的消息后,因捎信人没表达清楚,母亲心里着急,医院,未找到,医院,直到看见母子平安,才放下心来。要知道,母亲从没出过远门,更重要的是,母亲晕车,看见车从眼前开过,就会晕、吐。
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一个孩子,都是母亲哄大的,吃喝拉撒全身心照料,自己的孩子都没那么上心过。
母亲是一个有求必应的人。谁家的儿子结婚了,做喜被;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做嫁妆;谁家的长辈老了,穿寿衣。随叫随到。当时农村盖房,需用很多人打坯,需找人帮忙做饭、哄孩子,只要邻居们找着,自己家中的事再多再忙,放下手中的活,先帮邻居。
母亲一生没有教我们文化知识,也没有告诉儿女们,如何去做事、挣钱,母亲的教育,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靠自己努力去上进。
怀念母亲一生简朴守清贫,今咏悲歌唱母亲。
教子相夫怀善美,交人待物显诚真。
只知付出心胸阔,那顾操劳自体辛。
俗世情深何忍别,儿孙总念爱无垠。
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
父亲在世时,虽在兄弟们之间轮流居住,但父亲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照料的。那时,全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