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缺血性卒中存在昼夜周期性规律,睡眠时和早晨醒来通常是两个危险时段。
0:00-6:00。这段时间人们一般处于睡眠状态,迷走神经兴奋,血流缓慢,血细胞易聚集形成血栓,血栓阻塞血管,致血流不畅,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清晨觉醒时。这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高峰时间,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与血压的24小时节律性波动有关。血压在凌晨1:00~3:00最低,清晨特别是起床后血压上升,在10:00左右到达最高。血压的骤升会改变血流动力学,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二、对于有心脏病病理基础的患者而言,清晨睡醒并开始直立位活动后易发生心律失常,这是导致栓塞性脑卒中发病例数多于其他时间段的主要原因。
缺血性卒中患者起夜,或早上起床时应做到三个半分钟。醒来后先静卧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再让双脚在床沿下垂半分钟,这样可有效地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一般来说,脑梗发作的最佳治疗时间为6小时内,早期以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为主,因此对于急性卒中,我们应警惕发病时间点,早期发现(时间节律上的特点),早期救治,可最大程度地促进神经组织的恢复。
有基础疾病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脑电图、脑血流图等,以及时有效地发现脑卒中潜在的危险,可以提早进行药物干预,并定期复查。平时饮食结构搭配要合理,荤素互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注意适当运动。
文章来源于网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