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中国人健康的首要问题,预防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解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为两方面: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年龄
二、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到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2.血脂异常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4.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高脂高糖饮食且缺少适当运动,导致超体重,血脂升高,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5.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黏滞因素的升高。梁慕筠小编目前您有什么干预以上这些危险因素的举措呢?1、改变生活方式从饮食跟运动两方面入手:
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可补肾填精,有助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损伤。可多吃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膳食中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6、B12,会使血中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补充叶酸对降低冠心病和中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病人,应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红苋菜、菠菜、龙须菜、芦笋、豆类、酵母及苹果、柑橘等。
多摄入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摄食此类食物有助减少心肌梗死与缺血性中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及含吡嗪类物质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及草莓、菠萝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番茄、葡萄、橘子中含少量类似阿司匹林的水杨酸抗凝物质。降脂食物有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核桃及橄榄油、芝麻油等。
戒烟限酒吸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天饮用少量红酒对身体有益。
有氧运动最安全有效心脑血管患者通过适当的锻炼,可帮助患者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但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心脑血管患者的运动方式以有氧锻炼为主。步行是最安全有效的运动之一。同时患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其他一些适合的中低强度运动,包括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骑车、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运动前需热身运动前需做准备活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佳,一般锻炼的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锻炼3~5次就可以了。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剧烈用力和深度低头的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如在锻炼过程中身体不适、无力、气短时,及时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运动时间要选对清晨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黏度增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且秋冬季节早晨气温很低,血管遇冷易收缩、变窄,易引发中风,所以在选择锻炼的时间时要在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时左右运动为宜
2、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积极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有效就是通过治疗使血压血糖血脂达到目标值,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早治疗早获益,长期治疗长期获益。目前中西医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也受到广大病友的喜爱,所以建议大家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达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哦~梁慕筠“太安名医”梁慕筠主任医师、医院技术顾问出诊时间:周二上午9:00
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各类心律失常,风湿病,心肌病,血脂异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痛风等。在临床获得良好的效果,吸引各地患者,深受患者欢迎。
简介:曾任医院业务副院长,广州市中医药研究副所长,广东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委员,03年在抗“非典”中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奖励。
59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工作,75年在广州中医学院西中班学习中医,之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内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从医五十年,具有较深的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国内外新进展。
医院名医院相当挂号不再难15分钟以上诊断拿手机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