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朋友对"缺血性脑卒中"一词并不熟悉,不过说起脑梗死,相信就不陌生了,该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被称为"健康杀手"。
什么是脑梗?通俗地讲,就是血管里有一些小栓块堵住了。如果长期下去就会造成栓塞部分的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引起脑组织死亡。
数据显示,脑梗的死亡率高达70%,已经成为我国一大致死原因,而在经过了先进治疗的一部分人中,也可能留下偏瘫的后遗症。因此,积极预防脑梗显得至关重要。
睡觉时的4个异常,可能是脑血管堵了
1、单侧流口水
如果发现夜间出现不自觉的流口水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在睡觉的时候被呛醒,并且流口水的方向不变,不会因为头侧向枕头哪一边就往哪一边流。
有的人还会伴有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单侧肢体不适等表现,就要综合考虑是不是脑梗了。
2、手脚麻木
手足发麻是脑血管病的早期信号,主要是由于大脑组织缺血,引起大脑的感觉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手脚的感觉出现丧失,产生麻木的感觉。
麻木的发生可能没任何预兆,有可能在静息状态下产生,也有可能在运动或者生气的时候产生,还有一些在夜间突然发生。
如果脑梗灶较小,只损害了管理感觉功能的神经组织,则只造成对侧躯体某一部位麻木或半身麻木。
若缺血性脑组织进一步扩展,病变动脉闭塞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对侧面部、躯体的麻木可由局部扩展到半身,由短暂性麻木演变为持续性。
3、头痛
脑梗大多数都是在夜晚高发的,如果在睡觉之前一直觉得有头痛的这样的现象,而且最近痛的更加频繁,甚至容易在夜晚的时候头痛至醒,并且还会有相对应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很有可能就是脑梗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
4、手脚冰凉
冬季,手脚冰凉似乎是一种常见现象。但有一种手脚冰凉,却可能是脑梗、心梗的前兆信号!
当血管堵塞不算严重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手脚冰凉。但继续发展下去,当血管堵塞超过50%时,就会影响血流,特别是运动后,血流跟不上,手脚就会出现沉、凉、麻、抽筋、发白的症状。
预防脑梗4个字
1、吃
少吃反式脂肪酸:少吃奶油蛋糕、饼干、面包等食物,有助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可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减少血栓形成,最终达到预防脑梗的目的。
少吃腌制食品:加工肉、咸菜等腌制食品,含高盐高钠离子,不利于控制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血管健康来说是个灾难。
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食用后,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造成血液粘稠度高,容易使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
多吃蔬菜和适量水果,尤其增加粗粮的摄入。
2、喝
这里说的喝是指多喝水,多喝水可帮助改善血管疾病,因为人体内65%~70%都是水,水可以清除血管垃圾,调节血脂、血压,养护脑血管,预防脑梗。
3、控
一控高血压。众所周知,血压高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比正常人高7倍。所以,要注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免发生脑梗塞。
二控烟酒。有临床研究显示,5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会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高血粘度。
饮酒会加快血液流动,使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血压升高、脑血管收缩、痉挛。不想脑梗加速到来,要及时的戒烟酒。
三控情绪。当人们处于兴奋、焦躁、愤怒、悲伤等情绪中时,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速,并使内分泌紊乱,易诱发脑梗。所以,保持情绪稳定也是护脑的一大法宝。
4、补
补运动和补睡眠。
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切忌过度劳累,避免参加剧烈的运动;
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的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可以参加一些慢性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做健身操等。同时,多运动也会降低三高。
想要有效预防脑梗,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因为人在睡眠充足的状态下,人体的血管健康才有充分的保障,可以防止因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精神状态变差、脑部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出现而导致的脑梗。
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每天都早睡早起,养成规律正常的睡眠习惯。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保持血液循环正常,防止脑梗的发生。
冬季防脑梗措施
冬天气温低,容易导致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上升,脑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加上寒冷的刺激,脑血管也容易发生痉挛,导致血压剧烈波动;
特别是平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容易导致脑梗塞的发生。所以,在冬季,保暖是第一要务,特别是头部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如果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房间里缺氧也不利于健康。
脑梗的特点就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患有脑梗之前及时地去了解脑梗会出现的信号,这样就能够大大地预防脑梗。
彼时,天气寒冷也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所以朋友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