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7(7):-.
在世界范围内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卒中导致的疾病负担还在持续增加[1,2],而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升高。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一直与卒中这种灾难性疾病顽强抗争,但一直未能建立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溶栓药的研发,静脉溶栓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在最近10年来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这2种治疗方法显著改善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成为卒中治疗史上的2次飞跃。
1 静脉溶栓
20世纪90年代以前,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同时施以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等干预,但疗效非常有限。随着NXY-研发的失败,学术界针对卒中后使用神经保护剂弥漫着悲观情绪。制药公司在花费大量资金却毫无回报后,不愿再将资金投入神经保护药研发这个无底洞。就在人们陷入绝望之际,卒中治疗在年突然出现转机。由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NINDS)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h内经静脉使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