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二十四节气之

蝉噤荷残

南方秋意渐浓

红叶似火

北方进入深秋

寒露

寒露时节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处于室女座)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又如古籍《通纬·孝经援神契》上说:“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我国古代将寒露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习俗

寒露时节的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民间又称“双阳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告诉我们,唐朝时,中原地区“九九登高”“遍插茱萸”已相沿成俗了。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疫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凉爽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就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等。古时登高源于“避祸”。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北京地区的登高习俗很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阳节这天,会看到很多登高的游人。

吃花糕

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为“糕”与“高”谐音,古人坚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三层、两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盛开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隆重。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还可除秋燥。因此,它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酿。

插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把茱萸放在香囊里面佩戴在身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的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戴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寒露养生

中医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时节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收”二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人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容易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之一。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俗话说:“寒露脚不露。”这就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身体,注意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部的脂肪层较薄,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这时候,护脚就非常重要了。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寒露时节,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应该注意加强耐寒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疾病预防

防脑血栓

寒露节气,天气越来越凉。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据临床观察,每到气温下降时,患脑血栓的病人明显增多,经分析,这与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系。

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这时候便容易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要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要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所以,为避免血栓的形成,要顺应节气,合理地安排好日常起居生活,调整好睡眠时间,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防感冒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会增强。很多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顽疾的人,也易旧疾复发。而伤风受凉也是寒露期间感冒的重要诱因。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平时要注意保暖,小心着凉,同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出门养成戴口罩的习惯,经常为室内通风。

寒露饮食

〇寒露饮食宜忌:多甘润,少辛辣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像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可以喝一些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宜食:小白菜、花菜、胡萝卜、藕、紫菜、银耳、石榴、梨、香蕉、山楂、柑橘等。

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

食谱攻略

粉皮鱼头

鲢鱼头半个,粉皮2包,青蒜段、辣椒片、葱段、姜片各适量,酒、酱油各1大匙,盐1小匙,胡椒粉少许。

①鱼头洗干净抹干,加酒、酱油腌10分钟,入油锅煎至两面焦黄;粉皮切成宽条。

②热油锅爆香葱姜,拣出不用,加入盐、胡椒粉、鱼头及适量水煮15分钟,煮至汤汁稍收干时即可。

功效:此菜具有暖胃、补气、润肤、乌发、养颜等功效。

朱砂豆腐

豆腐克,熟咸鸭蛋克,猪油30克,水淀粉6克,精盐0.6克,胡椒0.3克。

①取熟咸鸭蛋的蛋黄,用刀拍碎待用;把豆腐调成细泥。

②炒锅内放猪油,在微火上烧至六七成热时,将豆腐入锅翻炒后,放入盐、胡椒、水淀粉再轻炒几下,随即放入熟咸鸭蛋蛋黄,炒匀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阴虚火旺,症见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烦热者食用尤宜。

地黄焖鸡

母鸡1只(约0克),生地50克,桂圆肉30克,大枣5枚,生姜5克,葱15克,料酒毫升,酱油20毫升,猪油克,菜油克,鸡汤0毫升,水淀粉40克,饴糖30克。

①杀鸡去毛,剖腹去内脏,剁去脚爪,将生姜和葱洗净;生姜切片;葱切成长段;生地、桂圆肉、大枣洗净装入鸡腹内;鸡用姜片、葱段、料酒、精盐抹匀,腌30分钟待用。

②锅置火上,加入菜油,待油七成熟时,把鸡下油锅内炸成浅黄色,倒在漏勺内;鸡体用纱布包好;锅内再加入猪油,下入葱段、姜片,翻炒几下,加入料酒、汤、盐、饴糖、鸡。

③鸡汤用大火烧开,撇净浮沫,倒入砂锅内盖上盖,用小火煨至鸡肉烂;拣出葱、姜不用,加入味精调味,勾芡即成。

温中益气,生津添髓。适用于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乏气、盗汗、少食之症。中老年人可用作防老保健药膳。

禁忌:脾虚有湿、腹满便溏者慎服。

菊花兔卷

兔肉克,菊花瓣50克,生姜10克,葱10克,料酒15克,鸡蛋3个,花椒2克,精盐3克,菜油克,干面粉适量。

①兔肉洗净后切成9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生姜洗净切成片;葱洗净切成长段;鸡蛋去黄留清;菊花瓣洗净切成3厘米长段。

②用精盐、料酒、姜片、葱段将兔肉腌30分钟;将鸡蛋打入碗中,放入适量面粉,兑水少许,调成糊状待用。

③将兔肉片摆在案板上,放上菊花瓣,把兔肉片连同菊花卷成小卷,再把肉卷放入鸡蛋糊中蘸匀待用。

④净锅置火上,加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兔肉卷炸至微黄捞出,依次码放盘中即成。

益脾胃,清热平肝,滋阴补血。

柠檬薏仁汤

薏仁克,柠檬1个,绿豆30克,冷水毫升。

①柠檬洗干净,剖开,切成小块;薏仁、绿豆均洗干净。

②薏仁、绿豆放进锅里,加入毫升清水煮滚,煮到绽开,再加入柠檬片浸泡即可食用。

功效:补血养颜,丰肌泽肤,消斑祛色素,补益脾胃,调中固肠。

荸荠萝卜粥

粳米克,荸荠30克,萝卜50克,白糖10克,冷水0毫升。

①荸荠洗干净、去皮,一切两半;萝卜洗干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

②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③锅中加入约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用旺火烧沸,放入荸荠、萝卜块,改用小火熬煮成粥。

④白糖入锅拌匀,再稍焖片刻,盛起即可食用。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适用于食欲不振者。

寒露节气灸

养肾润肺,固护阳气

寒露时节,阳气减退,阴气渐生,此时艾灸的重点是滋润肾肺、调和血气,养护体内阳气,避免寒邪之气。

肺俞、神阙、关元、太渊

温和灸,每次每穴艾灸10-15分钟,每天1次,10月8日-10月14日,连续施灸。

取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取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金牌白癜风专家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zz/1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