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铭手针内科疾病六

便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抽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针刺部位:

承扶、承山、1区B穴

脱肛

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的病证。多见于体质虚。

针刺部位:

大肠俞、承山、1区B穴、2区B穴

半身不遂(脑溢血)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脑溢血患者经过治疗,有一部分保住生命,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又称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针刺部位:

列缺、风池、哑门、百会

4区C穴、3区C穴

半身不遂(脑血栓)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

针刺部位:

委中、列缺、心俞至白环俞

4区C穴、3区C穴

下肢痿痹

痿痹为手足痿弱,无力运动的疾患。痿痹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针刺部位:

合阳、承山、殷门

5区C穴、3区C穴

头痛(肝阳上亢)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针刺部位:

列缺、率谷、申脉

1区B穴、2区A穴

惊恐

惊恐病(PanicDisorder,PD)一类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基本特征为反复出现急性发作性不安(PanicAttack,PA)等表现的惊恐样症状。即无任何原因地突然出现强烈的惊慌、恐惧并伴有各种植物神经性躯体症状;如气短、呼吸困难、心悸、胸痛、胸部不适感、出汗、眩晕、起立性眩晕、嗳气、哆嗦、寒战等。

针刺部位:

大钟、郄门、4区B穴、1区B穴

盗汗

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多因阴虚内热。

针刺部位:

复溜、关冲、3区B穴

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并称为呕吐。

呕吐谓恶心而吐出胃中容物。一般分反射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神经官能性四大类。

针刺部位:

肓俞、中腕、内关、1区D穴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中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针刺部位:

曲泽、膈俞、内关

4区B穴

热病无汗

热性病高热不出汗。

针刺部位:

关冲、偏历、0区B穴、3区B穴

淤血疼痛

淤血因血液运行不畅而阻滞于脉中,或溢于脉外,凝聚于某一局部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的病证特点,有刺痛、肿块,固定不移,出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面、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等。淤血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针刺部位:

风池、外关、十宣、3区B穴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zz/1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