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头痛眩晕,这3个方法用1个好1个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扰,甚至有些人失眠长达几十年,尝试过各种偏方,吃过各类治疗失眠的药,但是效果都不好,还总是反复发作,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焦虑、抑郁。还有些朋友有眩晕、头痛的烦恼,看似是小症状,医院跑遍了,但就是治不好,特别痛苦。

失眠、头痛、眩晕反反复复发作太痛苦了,中医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缓解疼痛,摆脱失眠的痛苦呢?

今天晚上7点,我们邀请中医院综合内科医学博士刘祖发主任做客看大医直播间,向大家介绍中医如何对付难缠的失眠、头痛、眩晕等问题~

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

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特邀专家

世界中医联合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十三五”急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中医诊治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中风、癫痫、肌无力、高血压、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冠心病、胃脘痛、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各种疾病。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2个有睡眠问题,而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高达89种!

1损伤大脑

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可损伤大脑功胄皂,会使脑细胞衰退老化加快,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迟钝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神经衰弱、脑血栓、中风等脑血管疾病。

2加速衰老

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是在夜间完成的,而长期失眠会令面色无光、皮肤晦暗、干涩、色斑皱纹增多。

3增加疾病风险

①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失眠的人很容易出现血管硬化明显,口径变窄等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供血,从而引起各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引起中风、心脏病等疾病。

②胃部疾病:睡眠不足,可刺激胃腺,减少胃部血流量,降低胃的自我修复能力,使胃部黏膜变薄,从而增加胃病的发生机率。

③肥胖:长期失眠会导致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引起肥胖。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每晚多睡一小时有助减肥,而长期睡眠不足者反而令身体变胖的机会大大增加。(成人推荐睡眠时间为7-8小时。)

④高血压:长期睡眠障碍会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引发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进而导致高血压。

在这些不良影响的强势攻击下,你的生命线也进一步缩短了。

根据调查: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比每天睡眠6-8小时的人,死亡率高出两倍!

自测失眠的严重性

以下症状有三条以上,就需提高警惕了:

1、白天瞌睡打盹,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

2、精神恍惚,办事效率低;

3、躺到床上需要很久才能入眠;

4、睡眠很轻,容易惊醒;

5、时常在夜里醒来,再也睡不着;

6、梦多,起床身心俱疲;

7、不管睡多久,都感觉疲劳犯困;

8、黑眼圈,皮肤晦暗、缺水;

9、心慌,脾气暴躁且难以克制;

10、体重减轻,脱发。

按摩穴位--助睡眠、止头痛、防眩晕通过按摩脑部的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来缓解头部肌肉的紧张,以此来提高睡眠质量。

从中医角度讲,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气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安则不寐。

治疗失眠三步曲:

1、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2、安神镇静;

3、活血化淤。

治疗失眠名方--归脾汤

归脾汤配伍养心安神药,是刘主任治疗失眠常用的药方。该方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失眠--真实病例刘某,男,49岁,受失眠困扰2年多。自服地西泮片,效果不佳。症状: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心烦、心悸,易惊醒,时有耳鸣,五心烦热,神疲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中医诊断:不寐(阴虚火旺)。西医诊断:失眠。治则治法:滋阴降火,养心除烦。方药:人参、黄连、肉桂、大枣、栀子、当归、生地、莲子心、淡竹叶、夜交藤、酸枣仁。二诊:患者入睡困难略改善,没有多梦、心悸,有时惊醒,五心烦热,耳鸣,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主证未变,续用原方加生龙骨、生牡蛎、丹皮。患者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夜间睡眠时间5~6小时,没有心悸症状,睡眠过程中无惊醒,已恢复正常工作,饮食尚可。

提示:使用药方,谨遵医嘱!

中医认为头痛分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责之于风、寒、湿、热,内伤多关乎气、血、痰、瘀、虚。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也不相同。

刘主任常用以下3类中医治疗头痛,临床上能有效缩短治疗病程,增强治疗效果!

1、配伍“风药”,其性轻扬,易到达病所,可直接止住痛势。故临床治疗头痛,无论外感内伤,常用风药有防风、白芷、蔓荆子等。

2、虫类药、引经药的应用。若头痛反复发作,常年不能得到治愈,所谓“久病入络”。临证可加全蝎、僵蚕、地龙等虫类药。

3、活血化瘀药物。若头痛日久不愈,可加活血化瘀药以提升临床疗效,如川芎、丹参、赤芍等可起到活血化瘀。

眩晕常见危险信号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眼球震颤等表现。

3、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慢性起病逐渐加重。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填精益髓;实者当潜阳息风、清肝泻火、化痰祛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zz/16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