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担当使命,不负韶华记省残联下

担当使命,不负韶华

——记省残联下派福兴地镇党委第一副书记詹德超

提起阜蒙县福兴地镇党委第一副书记詹德超,当地村民们不由得为其点赞。“自从詹书记来到咱们福兴地,我们的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生活负担也减轻了!”

年,就职于省残联的詹德超毅然决然地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向本单位申请到农村基层工作,并被选派到阜蒙县福兴地镇任党委第一副书记。多年在省残联的工作,让詹德超对早八晚五、两点一线的城市生活习以为常,突然要去农村工作,他的心里是有些恐惧和焦虑的。但是回想到习总书记多次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在农村基层中建功立业,总书记的事迹和教导让詹德超逐渐克服了畏难心理,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也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就要立足岗位,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在艰苦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用青春诠释初心使命。

阜蒙县福兴地镇位于我省西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接壤,处于辽宁省的最北端,位置偏远。作为农业生产大镇,全镇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户口人。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他们的生活与小康标准仍有不小差距。面对现实和困难,詹德超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聚焦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为残疾人增收脱贫保驾护航

产业发展始终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认真调研、实地考察发现,福兴地镇有广袤的天然草场和农作物资源,面对市场上牛、羊等牲畜肉类价格持续走高。通过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福兴地的区域发展特点,在充分征求镇、村领导意见的基础上,詹德超确定了肉羊养殖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助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考虑到贫困残疾人大多没有劳动能力或是弱劳动能力,为确保肉羊养殖的效益和规模,他协调残联部门项目资金30万元,购买只基础母羊,选取本镇的瑞龙肉羊养殖合作社进行集中饲养,以资产入股形式每年为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分红2.4万元(8%),为合作社所在的新邱村分红1.2万元(4%)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在合作社肉羊养殖良好的基础上,他又协调残联部门资金30万元注入合作社,用于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扶上马又送一程”,并认定合作社为残疾人扶贫基地,由基地安置10名残疾人在合作社就业,通过发放幼羊的形式辐射带动30户残疾人家庭从事肉羊养殖,力争使肉羊产业成为当地贫困残疾人实现增收的主要渠道,真正实现“输血”又“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截止年底,第一年的分红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到残疾人手中,收益金和残疾人在合作社的就业工资全部被计入年福兴地镇脱贫攻坚大明白卡产业扶贫收入项。“我不能下地干活,给我羊,我也养不了,但现在好了,詹书记给我们争取到了项目,让我们这些残疾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小康更有信心了。”拿着分红资金,“肢体一级”残疾人村民高庆雷欣慰地说道。

改善民生为残疾人全面小康夯土固基

“我脑血栓后遗症已经一年多了,让我失去了行动能力下不了床,没法去县城里办理残疾人证。”詹德超到贫困残疾人崔贵娟家走访,崔贵娟拉着他的手说道。残疾人是脱贫攻坚中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继续社会保障政策对其兜底保障。近年来,残疾人的特惠保障政策越来越多。但是如果残疾人没有办理残疾人证,这些惠残政策都没法享受。因此,针对残疾人反映出的困难和问题,詹德超迅速联系阜蒙县医院,医院部门组成工作考核组,到福兴地镇的近30户残疾人家里上门鉴定残情,现场办理残疾人证。这些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证,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纳入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基本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增收脱贫、改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詹德超还推动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残协,基层残疾人组织进一步加强,服务残疾人工作有了平台;省、市、县各级残联领导多次到福兴地镇进行考察调研,慰问贫困家庭20余户,带去慰问金1万余元;冬季来临,协调阜新市残疾人志愿者协会为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送1吨煤;协调各级残联和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0余件,价值5万余元;协调残联部门康复体育进社区资金1.5万元,用于改善村级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和帮助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康复;协调残疾人托养资金3万元依托镇敬老院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家庭负担问题;组织福兴地志愿者协会上门为残疾儿童服务,送去衣物等慰问物资,等等。驻乡镇工作以来,他个人资源协调向福兴地镇倾斜的项目资金达80余万元。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帮扶贫困残疾人为翘板,他力求撬动福兴地镇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年之前,福兴地镇的精准帮扶模式主要以资金到人、到户为主,年之后,福兴地镇的大额项目资金以资产入股、整体推进,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

詹德超主动与农业农村、扶贫、民委等部门沟通协调,收集学习关于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平时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与村民谈心谈话,了解农村基层真实情况。在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詹德超积极协助乡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施的项目包括:92万镇光伏发电项目、万资产收益综合扶贫项目、马铃薯种植和抗旱禽类养殖项目、万壮大村集体经济设施暖棚项目、指导各村收取村级溢出土地租金余万元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等。据镇经管站统计,年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余万元,每个村集体收入都超过5万元,较年增长近一倍。截止年底,全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真情洒泥土,实干见实绩”,詹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增进民生,用奉献温暖民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福兴地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工作新动力,他继续怀着一片赤诚,一份动力,陪伴福兴地一路前行!

发布党的建设、干部工作、组织工作等信息,为全县党员干部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投稿邮箱:fmzd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qz/1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