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赵邦振著作、中国大地出版社岀版的《徐霞客诗歌赏析》,日前已正式出版。
该书由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任小玫作序。任副会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通读、分析书稿,认为“本书贵在作者几乎逐联逐句地——几乎是系统全面地——赏析与评点徐霞客诗歌之作”,“在’徐学’研究日益兴盛、不断拓展的今天,学习、研究其诗有着重要的意义。”借此,我们感谢任副会长对本会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任副会长对本会赵邦振会员的《徐霞客诗歌赏析》作序并作出精彩点评!
现将任小玫副会长的序言《诗和远方同行同向》全文推送如下,以飨同好。
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
年8月23日
任小玫
序
诗和远方同行同向
年是中华“游圣”徐霞客逝世周年,也适逢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设立10周年。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最近将联合推出赵邦振先生著的一本书,书名叫《徐霞客诗歌赏析》。宁海同仁俞凤翔秘书长来电诚邀作序时,我欣然答应了。原因有三:一是为宁海的执着所感动。宁海是“中国旅游日”发祥地。从江牧岳先生(中国徐霞客研究会首任执行会长)的好友王家扬老先生(浙江省政协原主席)起,一直以来宁海人对徐霞客有一种特别的、执着的感情,在弘扬徐霞客精神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近年来我曾多次随队去宁海探访,宁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认同“诗和远方”(文化和旅游)无缝衔接的理念。徐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兴旺,尤其是对徐霞客诗作的逐步重视,让我们日渐笃定,甚至生出一种新的雄心:徐霞客被同时代的钱谦益、陈继儒等名家硕儒誉为“工诗、工古文词”“体物备妙”“阳春寡和”“词意高妙,备极诸长”,鉴于此,虚实之间“沉雄典丽”、理性与抒情并存的徐霞客诗作,与“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古今纪游第一”的《徐霞客游记》文本一样,理应为徐霞客作品与徐霞客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价值不言自明。三是谨在此时向诗人徐霞客致敬。赵邦振先生对徐霞客诗词展开学习研究;不断地深入与思考,沉浸于思索的欢娱与发现的喜悦之中,并通过不凡的文学功力,将徐霞客诗歌这颗璀璨明珠的特质展现了出来。
展读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书稿的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感性的读者。阅读时是一种思绪飞扬、神驰八荒的心境,一种自由而愉悦的精神历程。应该说徐霞客诗作,同样闪耀着文学光辉。看得出来,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现代新诗、文艺美学理论等都颇为熟稔,也有自己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徐霞客创作的诗歌作品,遵循古典律诗规范,书写有根,用笔有道,逐联进行了赏析品评,内容涵盖间杂诗题由来、写作背景介绍、意象内涵分析、用典出处拓展、语言修辞及与其他文化门类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谈及的“读书写作,其实只需半席之地。在书房里活动飞翔的是精神,精神是不受空间束缚的”。文学艺术的使命,就是激发创造的力量。之所以“兹事体大,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就在于它有一种“解放”的力量,它不但能安顿人的身心,而且可以打开人的身心,让人们在一个日益智能化、虚拟化的社会里,保持感性活力和精神自主。阅读徐霞客的诗歌,以及书中娓娓道来的赏析文字,我们至少可以汲取三个方面的营养。一是“霞印天下”的人生理想。在《题小香山梅花堂诗》组诗中,徐霞客就真诚坦露、直抒胸臆,昭示了向往自然、行走天下的强烈愿望。《醉中漫歌)结尾处的连续三问,把徐霞客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被认为最能代表徐霞客的人生理想。而《月中种竹歌》的末二联“却手中九节筇,和云好共此间植。他年酒醉竹成林,分向瑶池配丹阙”,更是激情澎湃地抒发了作者意欲“踏遍青山、上下求索”的豪情壮志。像《得壶字》诗中“片时脱尽尘凡梦,鹤骨森寒对玉壶”这样炽烈的表达,把人从普通动物的俗波浊浪里拯救出来,鼓动高尚灵魂冲破狭隘功利的樊篱,呼唤崇高超然,从而呼吸到人性自由的空气,在徐霞客后来的诗作诗句中比比皆是。另外,徐诗都抒发着壮游天下的豪情和探险践胜、步步胜奇的实况,此是徐霞客诗歌的重要主题,呈现出与记游文本互补与递进的特质,掲示了徐霞客在经历了世界的壮阔和深邃之后是如何由凡至圣而成为“千古奇人”的历程。二是出神入化的人文典故。古诗欣赏类的文章,之所以写作起来比较难,有一定的挑战性,就是由于需要资料性、知识性、鉴赏性和可读性兼具,不仅需要作者有古汉语功底,需要有诗歌欣赏水平,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对涉及的互文性信息要非常熟稔。作为文化人的徐霞客能不写诗吗?能不用典吗?而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