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健康“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四大特点。患者在轻度情况下可能会偏瘫,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秋冬季节一定要重视脑血栓的五大前兆,了解相关的脑血栓检查方法。
脑血栓的五个常见症状
1.突然视力下降:表现为单眼视力下降,一过性黑暗,看不见,对侧手脚麻木无力。
2.手脚突然无力:表现为一侧手脚突然无力,不久可自行恢复。
3、手脚发麻:手脚发麻的同时,适当活动后可恢复。如果老人经常手脚麻木,说明血液循环不畅,容易造成脑血管堵塞。
4.突发性失语症:当大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就会衰竭。其中一个常见的症状就是,突然说话无效,说话不清楚,回答不切题,甚至连说话都说不出来。
5.嘴角歪斜: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嘴角向右歪斜,左手无力或说话异常(说话不清楚,表达不清楚),这就是脑血栓前兆的典型信号。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症状,需要警惕脑血栓的侵袭。但单一的疾病症状无法详细诊断,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手段进行诊断。只有及时诊断,脑血栓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其他危险。
脑血栓的六大检查方法
1.头部CT扫描:其目的是排除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后24小时内,大部分头颅CT扫描仍正常。24小时后,梗死区可逐渐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阴影。72小时后,大脑半球大部分梗死区可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阴影。如果出现大面积梗死,可能出现模仿、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这种变化可持续1-2周,梗塞区的密度在2-3周时相等。5周后,梗死灶出现永久性低密度病灶,即所谓的“软化灶”:LT对脑梗死的诊断率为70%,部分病灶较小或位于脑干和小脑,其余30%未显示。
2.脑MRI:脑梗塞检出率为95%,脑血栓形成约12小时呈长t1长T2信号。当患伴有出血或出血性梗死时,短t1和T2信号混杂,脑干和小脑病变检出率较高,这是MRI较CT的优势。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还显示,缺血性病变在发病半小时后显示长I1和T2信号。
3.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联合检测:可对颅内外动脉缺血性病变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4.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位置,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部分患者对碘过敏,检查本身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栓形成,所以这种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5.腰椎穿刺检查:在没有cT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腰椎穿刺检查是可行的。脑脊液通常是正常的,只有少数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出血或发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增高。
6.Ds:可发现血栓形成的动脉闭塞部位、动脉狭窄、脑动脉硬化,有时也可发现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如血管畸形等。并根据病因决定是否做溶栓治疗。
脑血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健康危害很大。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定期体检,积极预防脑血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