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黏度与脑血栓到底有啥关系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它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中老年人的血液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血黏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血栓。

众所周知,如果河水流速越快,那么泥沙沉淀就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而血液恰恰就是人体的河流,血黏度就是影响流速的关键因素。血黏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黏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至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

血黏度,脑血栓

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中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就是为什么脑血栓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发病的原因。

脑血栓的简单预防方法

研究发现,在深夜让中老年人喝ml水,在早晨血黏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所以医学界普遍认为,晚上饮水有助于血黏度的降低,维持血液的通畅,防止血栓的形成。

当然,脑血栓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血黏度增高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至少可以肯定,睡前饮水对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控制摄入总热量,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提倡尽量用植物油而不用动物油,比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g,每月在g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mg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

增加蛋白质摄入量。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用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黏滞有利。

限制糖的摄入量。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当摄入过多的糖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限制糖的摄入。因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故要减少它们的摄入。

脑血栓饮食原则

脑血栓的病人有的合并高血压病,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3g,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注意烹调方法。提倡少盐、少油的烹调方法。如果烹调出来的菜很淡,难以入口,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增进食欲。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

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食物选择

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菜、芋头等食品有降脂作用。

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f/19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