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义诊+宣教呵护健康听力
“医生,最近我的耳朵有时嗡嗡响,这是耳鸣吗?”“我孩子时不时有摇头的习惯,您能给看看是怎么回事吗?”当日上午,在义诊现场,来院就医的群众按顺序排队到义诊诊室诊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二科主任李吉洲,在认真对进入诊室的群众进行问诊后,通过仪器设备仔细地为他们进行了耳部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及如何治疗、用药等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在义诊的同时,李吉洲还为前来咨询的患者给予热情细致的解惑答疑。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耳朵的结构及各部位的作用,用真实生动的案例为大家介绍了耳鸣、耳聋等疾病的症状和应对措施,并就如何预防疾病,提高自身保健意识进行了宣教。“李主任不仅看病认真细致,根据病情引申出来的有关爱耳护耳的一些知识,他也讲得非常透彻,听了真是受益匪浅。”一名患者感叹地说。“类似的义诊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举行。只是因为疫情,今年活动场地由以往的到社区、学校、医院内举行了。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推进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通过现场指导,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让人人享有健康听力。”李吉洲介绍。02
爱耳护耳享受美好“声”活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从中也可以看出,听觉受损的影响不亚于视觉受损,听力障碍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发育、学习和工作。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生存工作压力大,再加上人口慢慢进入老龄化,临床上听力障碍的患者呈增加趋势,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听力受损害呢?对此,李吉洲表示,既有先天性原因也有后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对于先天性原因造成的一点听力都没有的,建议做人工耳蜗;对于稍微有一点听力的,可以佩戴大功率的助听器,以此来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言语识别功能。“后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在任何年龄发生的听力损失,与炎症、外伤、药物中毒、自然疾病等因素有关。”李吉洲介绍,其中自然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等,如果这些疾病控制不好,会对听力产生一定的危害,还有一些是因手术造成的。药物中毒则是因为很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外伤造成的耳膜穿孔、耳部震荡伤等也都能引发听力下降。“近年来,由于各医疗机构都非常重视早期筛查,先天性原因引发耳聋的情况少多了,而临床上由疾病、外伤引发的听力障碍人群却逐渐在增多。”在后天性原因中,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视,不加注意,噪声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听力。如果平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噪声,一定要尽量做好防护。另外,不能随便到网上购买药物,特别是有些人以保健为名,盲目地从网上购买药物服用,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看病拿药。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戴耳机,且声音开得很大,有些人甚至在睡觉时还戴着耳机听音乐,再者就是长时用手机聊天,这些也都会使听力受到影响。“听力一旦受到损失出现问题,又不能积极治疗,将会出现不可逆的病变。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保护自己听力的意识,通过预防听力损伤,进而享有听力健康。”李吉洲说。耳鸣要早发现早治疗
“医生,听说耳鸣是耳聋的前兆,这是真的吗?”因为家里突然出现了一些变故,市民姜女士出现了耳鸣的情况,特别是晚上双耳嗡嗡声比白天要响得多,而且越来越严重。在听朋友说耳鸣可能会引发耳聋后,姜女士对此非常担忧。耳鸣一定会导致耳聋?李吉洲表示,耳鸣就是感觉耳朵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能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耳鸣出现以后,出于担心影响听力,临床上很多人会忧心忡忡。“引发耳鸣的原因很复杂,有噪声引起的,也有其他一些因素引发的,如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等。耳鸣时间长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就会影响听力,引起听力下降,但不是每个人的耳鸣都能引发耳聋。”李吉洲认为,发生耳鸣,一定要采取“早发现、早医治”的原则,以免耽误最佳医治的时机,避免病情越来越严重。经过临床医生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引发的后,要调整自身情绪,把心放松下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调治。老年性耳聋不容忽视
“医生,最近这两年,我发现家里老人的听力越来越差,正常交流都很难进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在义诊过程中,有人向医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人老了,耳朵或多或少都有些失灵,这种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性耳聋,这是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而导致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属于自然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李吉洲表示,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的问题,会导致言语交流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避险能力下降,时间久了有的还会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老年性耳聋已经成为继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之外的,全世界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对于患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实在不可等闲视之,必须积极防治。“在防治方面,要建议老人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并保持良好心态。”李吉洲说,要加强对老人全身慢性疾病的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要有足够重视并及时治疗。还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加大,建议老年人服药前需咨询医生,尽量规避使用一些对耳朵有害的药物。另外,大家从年轻起,就要根据需要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噪声防护,还要避免娱乐性噪声损伤。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