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突破攻坚,不断丰富“人文古河”内涵,全面提升乡风文明,用身边典型教育、引领全镇干群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篇章,根据镇《关于深入开展“古河好人”联动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村居推荐、相关部门核实、评委会审定,确定杨卫坤等6人为年第二季度“古河好人”候选人,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向社会公示,希望各村居、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宣传。
“逼停”货车勇救伤员的好村民—杨卫坤杨卫坤,男,年6月出生,张刘村六组组长。
年5月25日中午,杨卫坤驾车途径省道陈集镇路段时,发现对面车道上有一名男子被摩托车压住了身体,该男子挣扎着怎么也推不开摩托车,此时对面正驶来两辆大货车,杨卫坤迅速将车辆驶入对向车道“逼停”大货车,并打开双闪为卧倒在地的男子挡住来往车辆。杨卫坤下车后发现该男子不停呕吐并已神志不清,他立即将摩托车扶起放到路边,并将伤者扶坐到路边后拨打了和。得知伤者是古河镇洋桥村蒋庄人,杨卫坤立即帮忙联系洋桥村经管员请其帮助联系伤者家属。伤者被接上了急救车后,杨卫坤才驾车离开。医院诊断,伤者当时颅内出血,如果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目前伤者已康复出院。
早在年7月,杨卫坤驾车途中,发现一辆大货车轮胎起火,提示无果后,将车开到大货车前方“逼停”车辆,并协助司机一起灭火。他的见义勇为之举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扬。
退休不褪色的老书记-唐成俊
唐成俊,男,年11月出生,原运河村党总支书记。他退休不褪色,年3月份离任后,唐成俊主动做好新老交替工作,帮现任村组干部做好参谋。唐成俊在运河村工作四十多年,群众对他很信服,平时村民间发生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的邻里纠纷,老书记唐成俊一到场,三言两语,双方罢手言和。村里一户房屋违建,村组干部在做该户群众工作时缺乏经验,怎么也做不好该户群众的思想工作,他主动迎上去,向群众讲法律讲政策讲违法后果,群众在他的动员引导下,主动将违建拆除掉。一些村组干部认为现在基层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有思想包袱,他就向他们讲以前基层干部和群众夜以继日、打成一片、共同奋战,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南恒河、运粮河、十里长圩、薛梨干渠、薛梨大沟疏浚以及村里通电通水建路建桥建高脚渠等重大任务的事迹,帮他们鼓劲打气。由于现任村组干部缺少农业专业知识,村级合作社管理不善、效益不好,唐成俊主动担起合作社管理员,给村组干部讲农业知识、讲农业政策、传授农业工作经验,他每天都会到合作社田间巡查,参与田间管理,为村集体把好技术关、成本关,在他的指导下,运河村的合作社效应成功扭亏为盈。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把好疫情防控关,做好值班值守、防疫知识宣传、为群众集中购买发放生活物资。年,他再次做起疫情防控志愿者,主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巡查在家留观人员情况,在镇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时,他主动当起秩序引导员,和村组干部一起维持核酸检测采样点现场秩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管走在哪里,唐成俊都戴着党徽,主动亮出党员身份,给群众带好头、放好样子、做好表率。
事业有成不忘为家乡作贡献
—柏爱明
柏爱明,男,年6月出生,梁庄村三组人,预备党员。柏爱明早期在家中种田,家中有一辆犁田机,村里哪家需要犁田的,他都会开着犁田机去义务帮忙;哪家需要抢收粮食的,他二话不说,开着拖拉机帮大家拖运粮食;不管大家有什么难处,他都能有求必应。后来,柏爱明在外做起了吊装工程,当起了老板,仍然不改其乐于助人、奉献家乡的本色。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在家中过年的柏爱明,自发地和村组党员干部在严寒中一起抗疫战疫,主动给村里捐赠物资,在一个口罩难求的时候,他找了各种渠道花高价给村里送来一千只口罩。年,村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他看到村内一座危桥要维修,他主动联系村干部捐款1万元将危桥修好。看到村庄内路灯还没有普及到每一条道路,他怕周边老人夜间通行有危险,主动出资为三支渠梁庄段装上路灯38盏。平时,他还经常慰问村里体弱多病的老人,关心村里的困难群众。柏爱明常说,一个人再怎么富裕总要落叶归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家乡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孝顺贤惠儿媳—杨丽萍
杨丽萍,女,年5月出生,联合村五组人。二十多年前杨丽萍从云南嫁到古河,自打来到古河,她孝顺长辈、与邻为善,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年春,公公邵马林因患脑血栓住院,出院后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从那以后邵马林就一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杨丽萍的丈夫在当地企业打工,儿子在外务工,杨丽萍独自一人在家打理田地,照顾公公邵马林。杨丽萍定期给公公洗头洗澡,医院治疗,喂公公吃饭、洗衣服,为了不让公公邵马林情绪低落,杨丽萍还每天推着轮椅带公公到庄上散散心、到邻居家串串门。照顾瘫痪公公生活起居,杨丽萍从不叫苦叫累。
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的医务工作者
—秦卫东
秦卫东,男,年9月出生,古河镇卫生院副院长。年学校毕业后,秦卫东三十多年一直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几十年以来,他自入校学医就树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大医精诚之心”的初心一直未变。“灾情就是使命,为民就是初心”,年6月23日,我县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龙卷风和冰雹袭击,秦卫东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小组,赶赴第一线,参加现场救治、人员分流、转院等工作,每天到凌晨2点多才回到单位休息、待命。“预防大灾之后生大疫,必须防止产生次生灾害”,他积极参加灾后防疫工作,带队驻防陈良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环境消杀、灾民心理疏导等工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做好基本医疗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签约服务等公共卫生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经济、便捷、安全的卫生健康服务,获得了群众的好评。“脱贫路上,一个不能落下”,他积极响应号召,对小许村两户人家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顺利脱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他放弃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从预检分诊到发热病人留观再到集中留观点,秦卫东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他坚持在预检分诊、核酸采样、新冠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等一线工作,为“健康古河”贡献卫生人的力量。
90后孝顺好媳妇—张卫红
张卫红,女,年4月出生,小许村五组人。张卫红的婆婆张振珍年被诊断出小脑萎缩,张卫红丈夫和公公在外务工,在家的张卫红主动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张卫红在照顾婆婆的同时,还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女儿和80多岁的奶奶,在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的同时,她还要打理家里的田地,可是90后的张卫红从来不叫苦不叫累。
患病早期,张卫红的婆婆还能行走,可是因小脑萎缩意识不清,婆婆张振珍经常会在张卫红接送孩子的时候跑出去,张卫红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请邻居帮忙,和她一起找回婆婆。此后,张卫红便一步不离开婆婆,两个女儿也请邻居帮忙接送。后来,婆婆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张卫红每天给婆婆端屎倒尿、清理身子,婆婆不能进食,张卫红就将饭菜用破壁机打碎,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年5月,婆婆张振珍未能战胜病魔,离开人世,弥留之际,婆婆紧紧地抓住儿媳张卫红的手。
张卫红照顾婆婆村里人人竖起大拇指,照顾奶奶也是没话说,奶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张卫红买来电动轮椅,天气好的时候便陪着奶奶一起出去散步散心。家中做了什么好吃的,张卫红首先想到的就是端给奶奶吃,她定期给奶奶洗头洗澡、打扫房间、清洗衣物,奶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带奶奶看病就医,村里人人都夸张卫红是个孝顺贤惠的好媳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