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一首挽悼词,满含悲痛,亦藏着对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个本该欢庆的“五一”小长假,因为早上的一个电话,而让空气中蒙上悲伤的影子。天气突然就热了起来,闷热闷热,才五月份,外面的太阳竟早早的让大地笼罩在燥热之下。身子消沉,浑身无力,呼与吸之间都是温热的很不舒服的味道。就在这样的天气中,又接到了一个噩耗,让本就焦躁的心蒙上一层阴郁。一大早,爱人接到他妈妈的电话,在老家的外爷今早过世了透过电话,隐隐约约便感觉到了氛围的沉重。一瞬间,只觉得如五雷轰顶,虽知老人可能不久于世,但万万没料到会走得这么快。没错,上周末才从老家看望过他老人家,脑血栓引起的左腿坏死,医院没法治疗了,只能回家治疗。腿部的肉像撕裂一样扯着疼,也许到最后一刻,人就是这样被活活疼死的。因为距离及其他问题,和爱人的外公接触并不算多,但还是感觉到了彻头彻尾的悲伤。小时候年幼不懂事,又没到中年看淡一切的境界,因而当下这个似懂非懂又易触景伤怀的年纪,对生命这个神圣又神秘的话题更为敏感,身边的一幕幕事迹,都会不自然地勾起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以前读过陶渊明的《拟挽歌辞》组诗,都是当作任务的去研读和背诵,如今这个时节之下,心头竟不自觉地时时反射出第一首中的一句——“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催”,继而引着我又细细回忆了全诗文,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安慰。全诗引用如下:自古以来,生死乃人之常情,从第一天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注定了人生已经开始做减法。到了该离去的时候,必然将要悄悄离去,这只是是命运提早的安排罢了。昨天,还亲人相聚,谈笑风生,今天便是阴阳两隔了。很快,魂魄将烟消云散,形体也将渗入万木之底,从此,一个人、一个灵魂便与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彻底告别了,这一遭好了坏了,也算走完了。儿女悲伤,亲友恸哭,以作最后的告别。在这首诗之中,前面的四句都隐藏着偌大的压抑和悲伤,读来让人心隐隐作疼。与一个相处几十载的生命告别,绝不仅仅向送走一个小猫小狗那样简单。固然人人都知道人固有一死,虽然儿女亦明白与其看着老人被病痛折磨,早日驾鹤仙去也算是解脱,但终究,这是那一去便能痛及生命的人。自觉此诗最后两句最能给悲伤中的人抚慰,也能给世人更大的启示。“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当身体与灵魂与这个世界完成了告别仪式之后,之前的是非得失,便如同大海的一滴水,雪原的一片雪花,一点也不重要了。在千秋万代之后,曾经的荣与辱也都被这个世界所遗忘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走过这一遭一样。既然如此,陶渊明所给的生命启发便显而易见:在世之时,最应该把握的是每一个当下,去做真正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太多精力浪费在悲秋伤春、杞人忧天之上,更无需与那些烂人纠缠不清,只有认清自己生命的价值,才能理性的思考,对这个纷纷杂杂的世界处之泰然!大概也是因为有了对生命的觉悟,陶渊明才有了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然和超脱。最早接触的关于生死的话题,应该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了。以前总觉得这其中所描述的第一种人的活法才是一个有理想价值的人应有的追求,来这一遭需要去做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才算没有白过。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渐渐看到,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平凡的人。我们都默默的过自己的生活,品尝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并不需轰烈,亦不需垂名,安安静静地活着,安安静静地离去,有如一片鸿毛的飞起与凋零。只要问心无愧,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赞叹的平凡生活?(本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yy/18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