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延边的三名上海女知青忆往昔她们说山沟里的生活也精彩
作者:何永根说老实话,两年前我就有采访定居在春化的三位上海女知青的打算。她们是住在春化镇的承玉芳,住在春化东兴镇村的汤海芳和刘秀娣,可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采访一直没有成行。目前留在珲春的上海知青寥寥无几,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30名,而她们三个人却还生活在远离珲春市区公里的深山沟里,不知道她们现在生活得还好吗?我一直想去看看,听听她们对生活在农村的感受。
我给承玉芳打电话,表达了我的意思,她感到非常高兴,说是热烈欢迎我去做客。为了少给她们添麻烦,我对承玉芳说,你们什么都不用准备,我会带鱼肉酒等食品去的。承玉芳和她们商量以后回电话告诉我,让我空手去,她们很欢迎我去采访,准备中午在饭店请我吃饭。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因为我不想给她们添麻烦,再说了,我特别希望在热炕头坐着,聊聊家常,吃吃农家饭菜。
五月四号,我坐珲春到春化6:40的早班客车,风风火火地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到达了春化客运站,然后坐承玉芳的电动三轮车,骑行20分钟,大概七、八里路,才到达春化的东兴镇村。东兴镇是个有近户的大村,现在农村的条件好多了,家家户户通水泥公路,基本上看到的都是砖瓦房。现在正是春耕时节,大地里各种农机具在各显神威,再也看不到一副犁杖两头牛,老板子后面跟着两个妇女播种的原始耕种方式了。我与路边的老乡聊天时候,他们说,现在播种时,种子,化肥,农药一起下地,除去了铲地的繁重劳动了。秋收又是机械化,拖拉机收割,机械化打场,农民真正干活的时间也没有两个月。剩下的时间,上山去搞副业,春天采山菜,夏秋季节采各种各样的蘑菇,木耳,只要你勤快,每年赚个几万元不成问题。如果你有技术有资金,搞几个蔬菜大棚,干得好的,赚个十万元也轻轻松松。
现在农村现代化了,什么网络、移动电话、闭路高清等都通到家家户户。
左起:承玉芳、刘秀娣、汤海芳
我受到了汤海芳和刘秀娣的热烈欢迎,她们性格里体现出来的那一种东北人的豪爽和上海人的快言快语,传递给我,我心里只有感动这个词了。我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坐坐东北的大炕了,现在脱鞋上炕,盘腿而坐,侃侃而谈,简直是温馨到家了。
采访刘秀娣:
我是年三月份来珲春县草帽顶子插队落户的,当时为了生活上有一个更好的照应,年与当地的青年结婚了。噢,何老师,你在文章里不要写我几几年结婚的,否则会让知青们笑话我结婚早的!(我笑着点头应允)后来政府照顾,夫妻双双到珲春林业局青龙台林场上班。当时我年轻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时在林场工作的上海女知青一共五个人,有我、汤海芳、桑红珍、朱双红和吴银娣,人称五朵金花。我们五个人,谁也不服谁,一个赛一个,为林业工作做出了许多成绩,我们五姐妹在林业系统赫赫有名。后来工作需要,我调到林场油库工作了10多年,一直到年退休。
年,安徽卫视《东方时空》栏目组,通过上海市有关部门找到珲春市统战部部长上海知青耿玉林,提出采访我和汤海芳的要求,他们栏目组一行三人,在我家吃住了三天,拍了三天片子,哈哈,还嫌我做的上海菜太甜了,不适合安徽人的口味。后来安徽卫视播了这个叫《留守知青》的专题片,据说在全国知青中,有很大影响力呢。
这些年来,我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噢,你问我,养了三个孩子,累不累?我没有感觉累啊,好在我有一个好老公,三个孝顺的子女,我老公太能干了,里里外外一把手,前几年还开了五晌荒地,种苞米,黄豆,每年收入五万元左右,现在交给了小儿子经管。家里现在有二八拖拉机,播种机,各种小农机具样样都有。大儿子现在还经营着四万个木耳菌袋,每年可以纯收入六、七万元。
木耳菌袋
丈夫和儿女们,是个闲不住的人,春天上山采山菜,夏秋季节上山采野生木耳,榛蘑,元蘑,松茸等等,这可是个辛苦的活,早上3点钟就出发,骑摩托车走二、三十公里路,上山漫山遍野地找,然后背上四、五十斤的山货下山,最多的一天赚了多元。在农村,只有人勤快,才能过上好日子。
你问我,户口为什么没有迁到上海去?我已经在农村住惯了,城市生活已经不习惯了,感到住在楼房里真的很憋屈,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再说了,上海住的地方太小了,根本没有我们的立身之处,户口能够迁到哪里去?前年我去上海看病,东家住几天,西家住几天,自己都感到是一个多余的人,就像给兄弟姐妹们添了麻烦一样。
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年,我总感到身体不得劲,浑身没有力气,到医院检查,说是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医院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治疗,转院到上海长春和四平,进行骨髓穿刺,对症下药,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刚得病时候,我真的想死,我给丈夫和儿女拖累太多了,每天看着家里的门框发呆,想找根绳吊死算了。如果死了,就不会拖累丈夫和儿女们了!好在丈夫特别体谅我,时时刻刻鼓励我好好地活下去,儿女们特别孝顺我,大家都对我说:“妈妈,你要好好地看病,我们挣的钱,都给你治病,如果某一天钱没有了,我们可以从头开始嘛!”看在丈夫那么关怀我,儿女们那么孝顺我,我也得好好地活着呀!
采访汤海芳:
我是上海市余杭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年3月份来到珲春县英安公社关门二队插队落户的。当时也是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年就和当地的青年结婚了。年丈夫招工,年我招工,夫妻双双到青龙台林场上班。我也是“五朵金花”中的一个,也曾经为珲春的林业工作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所以感到一生问心无愧。我的丈夫也非常能干,特别体谅我,爱护我,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下班回到家里,不是种植园子地,就是劈柴,哪怕灶坑里需要添柴火了,也是不声不响地自己做了,绝不会命令我的。我是年退休的,丈夫退休后也闲不住,有机会就去打工,现在每天能挣元,每年打工也能挣一万多元呢。
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20年前户口迁到了我上海大哥家,后来大哥家旧房子拆迁,由于种种原因,大儿子的户口又重新迁回了珲春市。大儿子目前在福州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已经在福州买了新房子,结了婚,孙子都10来岁了,大儿子现在根本不用我操心了。小儿子老实木讷,与前妻离婚了,现在他带着小孙子和我们一起生活。我的家庭特别幸福,丈夫体贴我,儿子们孝顺我,家里家外的各种活,丈夫和小儿子都承担了起来,小儿子经常去山上采集山菜,蘑菇等等,每年的收入也不少。我每天的任务就是把饭菜做好就行,有的时候打打小麻将,块八毛的输赢,解解闷呗,你说呢?噢,你问我,经常回上海探亲吗?我户口也没有回去,自己也不是上海人了,即使回去了,在哪里住啊?还是识相点,少讨人厌为好吧!弟弟五六年前来过这里,说是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倒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我看春化这个地方挺好的,我住惯了,还舍不得换地方呢!我丈夫说了,如果让他到大城市白住大楼房,也不会去的。虽然我家在珲春林业城买了70多平方米的房子,由于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所以房子一直租给别人,每个月也有元收入。何老师你看,我家网络,高清电视,固话,手机等等什么都有,想上海亲人了,拿起电话就直拨,也很方便的呀,小孙子还玩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