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退休之前,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退休后,你要全职照顾老人。说起来,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说不出的心酸。
尤其是刚退休的年轻人,在真正能支配自己的时间之前,都是被家里生病的老人安排的。
大部分都是带孩子心情好,但是带老人可能会战战兢兢,生活的自然规律。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且看网友雨中百合的亲身经历。
我今年五十六岁,三年前当了奶奶。现在年轻人的工作时间都很满,所以我接手了照顾宝宝的工作。
起初,我以为我手捏了一下。其实现在带孩子很难。还好我和公婆轮流照看,减轻了很多辛苦和压力。
整个大家庭的氛围可以说是其乐融融。无论是我和老公的感情,还是儿子儿媳的婚姻,甚至是困扰很多人的婆媳关系,都是公事公办,量入为出,基本不大惊小怪。
上半年,孙子上幼儿园。我想我可以喘口气,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婆婆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脑血栓、心脏病,都是老老的毛病,但每次都在加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时不时的添上一些小毛病。
公公走的早,老公是家里的独生子。现在婆婆基本不能自理。作为儿媳妇,她有责任照顾好自己。所以当我和老公商量带婆婆来这里住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你有条件请个护士来照顾你,不就省了自己的劳动吗?
护士付得起,但我手脚还是很快的。家人照顾家人,让我更踏实,更安心。另外,我能读懂老人的心思,让她感到孤独。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我现在能做一个相对合格的婆婆,跟她老人家的言行有直接关系。
从我结婚的那一刻起,婆婆就从来没有把我当外人。我儿子是我婆婆带大的。结婚的时候,婆婆特意包了一个大红包,把家里收藏多年的几样老物件传给了孙子。
现在她身体不好,我应该多照顾她,多关心她。
说起婆婆生活不能自理,还是因为前两个月不小心摔了一跤,术后行动不便。她不能在没有服务的情况下大小便和吃喝。
可能人生病了之后每个人都会有脾气吧。另外,我婆婆是个争强好胜的人。自从我照顾她以后,她就开始各种各样的麻烦,不同意我的话就生气。她要么觉得菜不好吃,要么大声嚷嚷我下手太狠。
我不喜欢晚上睡觉。饿的时候,方便的时候,或者有心事的时候,都要吃饭。刚开始我喃喃自语,后来可能会觉得不满足。我要当观众,这让我精疲力尽。
如果我不顺着婆婆的心意,我就会骗老公,故意安排我,哪怕是为了她好。最后受委屈伤心的还是我。
比如吃药的问题,医生嘱咐要用温开水送服,婆婆非要用开水,说只有这样才有效果。
喝太热的水对食道不好,这是常识,我苦口婆心劝了几次未果,反而在老公面前,说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归根结底,就是我不盼着她好。
再比如,婆婆总是掐自己的胳膊,然后当着老公的面,说我欺负她,没活路了,因为这个,我和老公的感情越来越糟糕,险些到了离婚的地步。
多亏儿子机智,在婆婆的房间里装了监控,老公这才发现,都是自己母亲的“节目”,还给婆婆找了个台阶,“妈糊涂了,兴许是长期窝在家里,心气不顺,你别和她计较。”
照顾生病的老人,本来就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不是我想抱怨辛苦,而是被婆婆接二连三地冤枉,弄得我整个人都抑郁了。
然而,这样胶着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好转,反倒是老人的健康和心态每况愈下,日子过得很是沉重。
每天忙得我脚打后脑勺,比当初上班和退休带娃还累,赶上自己的父母有个大事小情的,还要两头跑,说实话,眼下的生活仿佛让我看不到尽头,和自己预期的退休生活,反差太大。
原以为把孙子带到幼儿园,自己就高枕无忧了,想到过老人会生病,但没想到会这么难。
经历着这样的生活,让我清楚地体会到,为父母尽孝,并非是一件易事。
但无论如何,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在他们离不开照顾,需要陪伴的时候,再苦再累,也要凭良心,尽可能别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难过。
虽然有时候会心里有火,但我想,我会咬牙坚持下去。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都知道在国外有很多老人,宁可住到养老院,也不愿意让子女照顾,我们暂且不讨论这其中的原因,但要说在国内,大多数老人还是更愿意在家里养老,享受儿女的照顾。
人越老,就越会对子女产生一种孩童般的情感依赖,同样的,子女们也把亲自照顾老人,当作尽孝的标准方式。
所以,只要能在家里维持着正常生活的,一般来说,都不愿意去养老院一类的场所。
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往往会过得很累,不光是体力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照料老人,不比照顾儿孙,后者可以视自己的健康情况,适当地做出安排和调整,而前者,则没有通融的余地,是必须要做的。
多个子女的还好,要像文中这样的独生子女,时间长了,着实会吃不消。
不过话说回来,生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给父母养老,作为儿女,也是责无旁贷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寥寥数字,却牵动着人心,不只是嘴上喊出的口号,也是要付诸于行动的,你说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