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辑五千岁之忧
最近七八年,我主要做经营管理工作,写文章的时间少了,日常工作虽不能说没有兴趣,但主要是责任感在支撑。庆幸的是做的业务还是与文化、文字有关的事情,所以还没有厌战,还在精进,还有成就一点事业的心。但说到底,在我的职业规划里,原先并无管理一家企业的志向。在少年时期的梦想里,做的多是文学、文人梦。岁数大些,做的又是禅师梦。所以最近常说,如果有来生,很希望有机会做个禅师。如果用形象来表达,我的梦想在田园。
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人还是要面对现实,适应现实,活在当下,演好自己目前的角色。从生存角度说,我即使能脱开现在的职责,社保也不会提前支付我的退休金,所以必须打住提前退休的妄想,还是踏踏实实把责任担负到60岁吧。
这位老兄已经工作到了60岁。有位同事说退休是不喜不悲,以我的眼光看则是可喜可贺。老兄喜欢读书,喜欢陶渊明,就以陶渊明的诗句祝福他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当然,所谓的归田园一般来说是象征性的,是心态。因为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几十年,绝大多数人在老家没有土地,已经回不到乡下了。少数人才会有此福分。不过我相信,有田园居的心态,则于都市亦可有返自然的悠闲。
年3月31日
重生记
52岁,我得了心梗。
我父亲是因心梗去世的,母亲是因脑梗加偏瘫去世的。我估计我也难逃心血管或脑血管出毛病的命运,但一直抱着侥幸心理,企望得以豁免。
然而命运是很难改变的,我还是步了父亲的后尘,且首发心梗的年龄比父亲提早了十多年。
年7月3日中午,我在一家餐厅吃饭,点了两个菜,其中一个菜是山药炒木耳。山药量有点大,我多吃了几口。吃完后感觉有点不舒服,心口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下午跟朋友喝茶,堵塞的感觉时轻时重,一直没在意。当时以为是吃的东西有些问题,还在喝茶时使劲蹦跳了几下,喝了不少水,想把嗓门部位的堵塞冲下去。晚上回到家,胸腔中堵塞的感觉加重。仍然以为是中午吃的饭有问题,晚饭吃了两碗绿豆粥,想解解毒。8点半,觉得累,就睡下了。9点半左右,胸腔内充塞和压榨的感觉把我憋醒了。一量血压,低压,高压。
心情有点紧张,从书架上搬出一摞家庭医疗手册之类查阅,觉得症状颇似心梗前兆。心情更紧张,再量血压,/,过去可是从未达如此高度。赶紧给朋友曾大夫打电话,咨询是否心梗。医院,语气不容商量,称“否则今天大家都睡不好”。我穿好衣服,找出社保卡、身份证、钱包,简单收拾了一下,与家人医院。
几分钟后,大约10点半,医院。我直接停车在急诊室门口,走到内科诊室一位女大夫桌子前坐下,述说病情,说血压很高,胸腔有压榨感,疑似心梗。大夫有三十来岁,边给我量血压边说“不像啊”。当她使劲挤压几下血压计的橡皮球,看到血压计的显示后,脸色陡变,说:“哟,你这血压是挺高的!”她马上让我躺到急救床上,吩咐护士准备心电监护仪、打点滴、抽血。大约20分钟后,验血结果出来了,那位大夫十分紧张,大概是尚未处理过我这样的病例,大声地在抢救大厅跟我和我的家属说:“这是典型的心梗!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转院抢救!我们这里抢救条件不够,你们赶紧叫吧!”
我本来不是很紧张,也没感觉到有多严重的不适,大夫这么一喊,我太太有些慌张,我也紧张起来,心跳加剧,有焦躁感。此时护士迅速往我嘴里塞了几种药,其中有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我对家人说叫吧,然后拿过手机,给住得不远的儿子打电话,医院,又给老同事老丁打电话,请他开车送我儿子过来。接着给好朋友明东打电话,医院等我。明东在“你别担心,我感觉不会有事的,我带足够的现金过去。”打完几个电话,心情紧张有所缓解。
不一会儿,儿子到了。很快也来了,医院。我说:“医院。”的大夫解释:“医院路程较远,路上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建医院。”我坚持去医院,因为当时已近午夜,路上不会堵车,而且我自我感觉还好,多花些时间去心血管方面最权威的医院好。随车医生又让家属签字,说是路上因颠簸等原因,病人随时可能发生死亡,让家属保证是自愿同意转运,意思是要免责。我太太有些慌张,我说只管签吧,不会有事的。上了急救车,儿子坐在旁边,握着我的手。儿子快24周岁了,这是他第一次这样握着我的手。我想起多年前父亲心脏病发作时,我坐在急救医院的情景。我也是这么握着父亲的手。
上车之前,我已经开始默诵《心经》,汽车开动后,我又默诵了三遍《心经》,字字清晰,没有遗漏错乱,我很欣慰,心很快静下来。我开始数呼吸,每数十次返回来再数。大概是药物作用加上情绪平稳下来了,不一会儿,胸腔中充塞胀满以及压榨的感觉缓解了。大约0点到达医院急救大厅。明东已经等在那里,他和我的家属以及老丁忙着办手续、交钱、取药。医生开始忙碌地给我做各种检查,然后通过输液、注射和口服药物对我进行常规的溶栓治疗。我一直很清醒,胸腔里胀塞的感觉未再加重,也没有产生濒死感等特别的危险感觉。家属、明东、老丁还有后来闻讯赶来的同事海刚都围在病床前,大家都一夜没休息。
第二天,7月4日上午,医院的一位老专家给我安排了住院。在急救大厅待了11小时后,我住进了医院的12病房,一直住到7月14日上午。这是我出生近52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住院。
住院11天,家人陪在身边,朋友和同事也每天都有人来看护或探望,还惊动了上级领导前来探望,我在深为感动的同时也觉得十分惭愧。一人生病,让大家都不得安宁,实在抱歉。
从7月3日午夜被急救车送到医院以后直到14日出院,我的病情就持续稳定好转,各项生命指标每天改善,其间没有出现反复,我也没有感到明显的不适。感谢医院心内科的大夫,他们的治疗是卓有成效的。虽然由于我坚持不做支架手术让主治医生有些生气,但他们和急救室的大夫一起救了我的命,我永远感激他们。同时,我将永远记得、永远感念那些在我危难时帮助了我并真诚关心我的同事和朋友。经此一难,我更珍惜亲情、友情和同事之情,这些情,都是很深的缘分。
感恩菩萨保佑,我遭遇的心梗发作似乎较缓,治疗又比较及时,没有对心脏造成明显的伤害。安排我住院的那位老专家张教授告诉我,我很幸运,没有形成透壁型心梗。心脏没有受到明显损害,这样出院后工作和生活都不会受到影响。我估计,父亲当年发作的心梗是透壁型的,心脏就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损坏,出院后身体大不如前,几年后就去世了。
我这次从发病到治疗中间隔了10小时左右,心脏却没有受到明显伤害,这是命运对我的一次宽待吧。正因为这一点,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菩萨的保佑、命运的偏爱,尽可能多活一些年头,多行善事以回报之。
想多活些年,就要改变自己的种种不良习气,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住院时,我对自己的病思考了很多。我得心肌梗死,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我具备了形成冠心病并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所有条件。
首先是基础条件。我有这方面的家族遗传基因。我的外祖母是脑出血去世的,此前数年她老人家因脑梗塞有些偏瘫,67岁突发脑出血去世。我的母亲、大舅都是因脑血栓而偏瘫,去世之前受了不少苦。我的父亲60多岁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此后多次发病,68岁时再次发病未能抢救过来,在我眼前去世。年,我在武汉遇到一位中医,他给我量了血压、把了脉,又询问了我的家族病史之后告诉我,我很可能会在中老年得心脑血管病。
从年7月大学毕业起,我就从事新闻工作,一干就是27年。年至年在《经济参考报》值了十多年小夜班,每天23点左右下班;年至年在《中国经济时报》值了16年大夜班,平均每年有多天在凌晨1点以后下班,2点以后入睡。在《中国经济时报》的16年,一直主持报纸的采编工作,一直处在高强度的政治压力下;其中8年1月至年5月的两年半,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同在。我当时曾经在一次吃饭时跟上级分管领导说,说不定哪天我就会“英年早逝”。
我一直好静不好动,48岁以前没有运动的习惯。直到年,才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运动习惯,但没有好好坚持。我胃口好,饭量大,在报社那些年几乎天天有饭局,吃得油腻而味咸。我没有酒量,却经常因公务而不得不喝,喝到脸红头晕是常事,吐得一塌糊涂也不少见。总之,堪称暴饮暴食。年8月以前,我还有抽烟的习惯。
上述几项都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基础因素。从20岁到51岁,长达30年的积累,加上遗传基因的强大作用,我不得冠心病、不发作急性心梗,只能说是奇迹。
年我的冠心病有了发病的充分条件。从年年底开始,我和合作伙伴开始筹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半年间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年4月底终于办完公司注册的所有手续,5月份开始运行。运行后又遇到一些新问题,压力很大,公司事务加上原有出版社的事务,工作极其繁忙,成为诱发心梗的一个新的因素。
直接的诱发因素是7月2日下午和7月3日上午的会议。7月2日是单位的月度经营会,由于上个月搬家未能开会,且此次又增加了公司运行情况的内容,会议开得超长,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7点,中间休息10分钟,我也基本没动。会后又吃饭,还是坐着,一直到晚上8点,连续坐了大约6小时。第二天一早我又去新闻出版总署开会,路上严重堵车,我开了差不多两小时,接着开会两小时,加起来又是4小时久坐不动。
听许多人说,久坐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果然,那天中午吃饭时,心梗就开始发作了。
住院期间,我跟家人以及前去陪护、看望的许多同事、朋友分享了我这次得病的经验教训。我说,疾病就是个因果,有病因必有病果,只是发作的时间早晚不同,没有谁躲得过去。要想不得病,就不要造得病之因。要想去除疾病,就要去除疾病之因。我的病因中,遗传因素是我无法改变的,而与工作习惯、生活习惯相关的因素,我都有可能改变。我跟大家说,我要把7月3日我发病的这一天当作我新的生日,以后我每年7月3日过生日那是我的重生之日。所谓重生,一方面是说我逃过一劫,到生死之门走了一趟又回来了;另一方面是说,我要重新做人,改变所有不良习气,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以良好的习惯优化身体和心理状况,改善命运,杜绝重蹈父亲的覆辙。
没有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对生死、对生命的看法。我到生死关口走了一趟,体会最深者莫过于“无常”这个词。生死就是无常。以前我亲历父亲去世,以及听到朋友或朋友的亲人去世的消息时,也曾经对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有或深或浅的体会,但自己亲历生死,震撼更大。我深切地认识到:不要以为死亡或死亡的危险跟你一定没关系,不管年轻年老、身体健康还是羸弱,每个人有生就有死,而且时间完全不确定。因此,有所准备比毫无思想准备要好一些。我从6年开始阅读佛学书籍,对生死问题有所涉猎和思考,心理上有所准备,所以这次发病没有太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