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血压持续升高,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有可能导致脑出血。然而,这个阈值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因人而异。这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都不同。一般来说,当血压超过/mmHg时,就有可能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增加。
除了血压升高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脑出血,如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畸形等。因此,要预防脑出血,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存在。
高血压为什么容易引起脑出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全身动脉硬化,脑部的细小动脉会失去弹性变得脆弱。这种情况下,血压突然升高,这些细小动脉就很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另外,高血压还能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使脑血栓并发。
脑出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下列高危人群(尤其年龄在45岁以上),建议每年进行脑血管方面的体检。
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2、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3、有家族史人群。4、吸烟、嗜酒及肥胖等人群。5、工作过劳、压力过大、运动过少的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虽多数非常突然,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内还是会有一些症状的。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一旦突发头晕、头痛或头晕、头痛加重,突发一侧肢体或头面、舌部暂时性发麻、乏力或活动欠灵活,突发嘴角流口水、漏气、舌头发硬、吐字不清,突发血压持续升高等症状时,应尽快就诊。
如何预防脑出血?
1、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倾向的人群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测量血压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情绪平稳,安静休息5分钟后再进行测量。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详细记录测量血压的日期及血压读数,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2、平稳控制血压。大多数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按时吃药,将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不听从医生指导,经常觉得自己好点了就不吃药,甚至自行增减药量,导致血压剧烈波动,从而诱发脑出血。
3、积极治疗易引起脑出血的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4、避免“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让血管承受压力,诱发脑出血。5、控制体重,合理进行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明显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6、保持心情舒畅。精神紧张等情绪可引起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十分必要。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午睡习惯者坚持),保持大便通畅,勿使劲搬抬重物。
8、季节更替,注意加强个人防护。高血压脑出血有明显的季节性,1—3月、9—1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偏高。因此,当季节交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血压监测,避免意外发生。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只要血压控制平稳,就能减少因血压增高而引起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先兆出血症状,不应拖延,须医院就诊。一旦发生脑出血后也应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