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唯一的,有健康才会有一切。但是,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却不容乐观!为什么现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疾病却越来越频繁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天继续朗读包丰源老师的畅销书《心转病移》“情绪与脑血栓疾病的对应关系”,为大家解读这其中奥秘。
脑血栓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作后,一般会导致患者半身不遂,甚至失语等。这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更是对患者的家庭和亲人造成很大的负担。
脑血栓的形成通常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源于病人生活习惯中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摄入高脂高糖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等。现代医学统计发现这些行为通常会加重脑血管内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会使血管变得狭窄,加上血管表面粗糙不平,斑块最终会破裂出血,由此激活体内的血液凝固系统形成血栓。
第二,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原理,当人的血压下降时就会使血流的速度减慢,由此血液中的固体成分就会沉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第三,当人体的脂质过多、脱水、纤维蛋白原增多时,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就会过大,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因此聚集形成脑血栓。
所以在大家看来,有家族史,特别是父母和祖父母都患有脑血栓的人,以及高血压病人——特别是高血压比较严重的病人,都是易患脑血栓的人群。
如果单是从医学的观点来看,这些分析是通过大量临床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但是,这其中却忽略了一个形成脑血栓的最重要的因素——情绪。
临床实验证明,脑血栓的发病与人内在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专家们就开始研究情绪对于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为此他们还专门进行了情绪影响脑血栓的实验。
美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专家挑选了位平均年龄在44.6岁的未患有脑血栓的高危人士,又选了位平均年龄在54岁的脑血栓患者。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所有人的饮食、作息习惯、用药情况都基本相同。三个月后,工作人员将这人分成了两组开始跟踪观察。一组是情绪容易激动、低落、忧愁、烦闷的人,另一组则是情绪比较缓和且乐观开朗的人。
经过长期的跟踪对比后,发现结果非常明显:之前没有患脑血栓的易发人群中,情绪忧愁低落者患脑血栓的是那些性格开朗者的6倍;在已患有脑血栓的人群中,走出了情绪困扰,性格开朗乐观者已经有80%的患者痊愈了,而且大都恢复得很好——与之相反的是,那些整天情绪低落的脑血栓患者几乎都没有康复。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这次实验就确切地说情绪对脑血栓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但是,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情绪对于脑血栓的形成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如果我们用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脑血栓的病人一般都具备四大特点:第一,爱较劲;第二,自己有一定能力但没有得到很好重用;第三,易怒,易激动;第四,看别人的缺点多。
我的母亲就是脑血栓患者,一次生气后躺倒在地,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到去世共九年病史。她就是爱较劲,大家都看到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总是不得志。古人称此病为“痴病”。“痴”,病字旁加个知识的“知”。患这种病的人很多都是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这种人很容易自恃才高、看不上别人。相对来说农村的老头老太太不容易患这种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文化,所以不会看不上谁,不会看不起人,不较劲。其实,这是一种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你看不起别人,你爱较劲,那么你有多少“知”,就让你有多少“痴”。
实际上,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平衡的结果。平衡讲究的是不过分,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在平衡状态下,我们的身体才能够平和地运转。一旦身体发现思想中的情绪时,它就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向我们的思想发出信号,告诉我们需要矫正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而身体的语言往往就是疾病——它通过疾病来外化我们内在看不见的思想,让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在,平衡自己的心态。
一位老师很有能力也特别爱激动,一看到学生做错了题目,他就会对学生说:“你长脑袋干什么的?带个脑袋来有什么用?”结果,这位老师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对学生动怒时突然脑血栓发作,瘫痪在床了。如果他能够从自身出发来探讨自己发病的原因,就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脑血栓——看不上人终将不如人!
所以,脑血栓患者应该从情绪方面多反思,并且要感恩疾病给予自己的提醒:“我不应该看不起别人;不应该老想管别人;别人不听我的一定有别人的道理……”对于这个道理,王女士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65岁的王女士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平时特别能干。多年来,家里家外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她凡事都特别爱较劲,也容易激动。常常是自己对别人好心,也很努力地帮助对方,但一看到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十分生气,埋怨甚至辱骂对方。然后自己还很生气,觉得自己对对方那么好,对方却不领情。前些年因为孩子的婚事,她脑血栓发作最终导致偏瘫。
她偏瘫一年后的一天,我在朋友家的院子看到王女士正在挪动椅子行走,比一年前只是坐在轮椅上好很多。我笑着迎上去恭喜她。她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凡事看开了就好了!我以前就是太要强,太较劲,太爱管别人了。其实想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事就让他自己做主吧!我跟着瞎掺和只会让自己着急上火,结果还弄了一身病。现在想开了,心情好了,病情也舒缓很多!”
情绪的变化对于脑血栓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据医学专家们调查统计,大多数的脑血栓都是因为情绪而产生。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证明情绪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当我们过分焦虑的时候就会萎靡不振,内心郁结,肝脏肺腑都承受着压力;当我们心情舒畅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变得轻盈起来,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情绪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质量和身体的健康。通过对实际病症和情绪对应关系的观察,总结出,部分情绪与脑血栓疾病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
第一,爱较劲,看不上别人,爱激动,爱管闲事,看不惯别人做的事情,出于好心为别人出主意,但对方不领情;
第二,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对,看不上比自己年轻或以前没有自己有能力的领导,在家或者在单位做了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心里不服也不愿意做;
第三,自己有本事,也很能干,也常逞强;对别人不服气;现在想干,干不了,在社会、单位、家庭中都想表现自己。
年我在常州做公益演讲的前一天下午,一位女士坐着轮椅由她的先生推着来到会场。她在一年半前中风,现在右边身体麻木,走路艰难,右脚无法抬起,右手也只能艰难地抬起一点,走路需要家人搀扶挪动脚步,不能说话,只能发出婴儿般“呀呀”的语音。
我从她的丈夫口中得知,丈夫几年前借给自己的亲戚五万元做生意,但是这位亲戚一直没有还钱。女士知道后多次为此生气发火,就在一次大怒后躺倒在地不起,医院被诊断为中风。我给她调整头部和脊椎后,疏通她身体中淤堵的能量气道,引导患者慢慢讲出对亲戚借钱不还的情绪。20分钟后,患者的右脚可以稍微抬起来自己挪动行走了。
第二天上午的讲座期间,我又进一步帮她进行了20分钟的调理,她不但可以自己走动不再需要家人搀扶,而且步伐轻松和坚定了很多,竟然还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文字来。她的母亲说她以前是天天以泪洗面的,但自从前一天的调整后就开心了,会笑了。这一年多一直为了照顾她而操劳的母亲更是一直拉着我的手道谢,饱含激动的泪水。
疾病就像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大树及其果实一样,长成什么样的大树、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都是由树种决定的,同理,不同的思想也在创造着不同的疾病。我们知道,当我们将树连根拔起时,种子也就会不复存在,自然也就不会再长出树并结出果实了。
其实,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疾病就像是树的树叶和果实一样,而人内在的心念就好比是树种,情绪就好比是树干。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疾病时,我们完全可以从树叶找到树干然后挖掘到树种,并再将其连根拔出。没有了树种和树根的存在,上面的树叶就会枯萎,也就不会再生长、开花、结果了。内与外的兼修,就会平衡,就会健康。
走出情绪困扰,才能更好的唤醒自愈潜能,善待我们的身体。感谢大家在此的收听,接下来将为大家朗读包丰源老师的《心转病移》“情绪与糖尿病疾病的对应关系”,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