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要点:骨头里的钙很难被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约mg)的1/20。研究证实,质量相同的牛奶和骨头汤,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中的钙含量。
“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之一,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全球每3秒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一次骨折,骨质疏松的危害并不比肿瘤、心脑血管病的危害低!
然而,不少人认为骨质疏松是小病,喝骨头汤、补钙就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还有人说喝可乐、咖啡会骨质疏松。这些都是“假”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骨质疏松的谣言有哪些?
01
以形补形,喝骨头汤就能补钙?
长久以来,喝骨头汤一直被认为是补钙的良方。吃什么补什么,所以许多人认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喝骨头汤对补钙的作用微乎其微。实际上,骨头里的钙很难被溶解出来,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约mg)的1/20。研究证实,质量相同的牛奶和骨头汤,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中的钙含量。骨头汤中不仅含钙量并不高,反而含有大量的脂肪,会与钙结合成皂化物,妨碍钙的吸收与利用。长期食用还容易导致高血脂、高尿酸、肥胖,反而加重钙流失。因此,用骨头汤补钙并不可取。
02
喝汽水会导致骨质疏松?
朋友圈里总会有这样的担心:汽水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并引发骨质疏松,这是真的吗?
喝汽水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说法,有夸大之嫌。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不足的钙质和维他命D的摄取、运动不足、体重偏瘦、吸烟和酗酒等。
03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有?
人们通常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好像它与年轻人不沾边。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由于运动量不足、缺乏晒太阳、饮食过于精细等不良生活习惯,骨质疏松症正向年轻人发展。如今生活在城市的许多年轻白领,平常缺乏户外锻炼,日光照射不足,吃饭挑食或过度节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喜嗜烟酒咖啡等等,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年纪轻轻就患上骨质疏松症。
04
防止骨质疏松要少动
一些人认为,既然骨头怕磨损,那就少动多静就好了。相关人士表示,岂能因噎废食?骨骼发育程度、骨量大小与运动密切相关。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有利于钙的吸收。
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骨密度、平衡能力更好,更不容易跌倒,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
05
只要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都是因为缺钙,主要是由于骨代谢失衡、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
因此,单纯依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往往不够,关键是要解决骨代谢失衡的问题——阻止骨流失、促进骨生成,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是以钙剂和维生素D为基础,至少要加上抗骨质疏松药物。
06
补钙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毫克的钙。
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疾病,得不偿失……
07
骨质疏松只是小病?
骨质疏松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弯腰驼背、身高缩水、腰背疼痛腿、抽筋等,还可导致胸廓畸形、胸闷气短、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最严重的骨折当属发生在髋部的骨折,可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能,发生尿路感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08
骨质疏松老人才需要预防?
骨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时刻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旧骨不断吸收(骨吸收),新骨不断形成(骨形成)。
从出生到青年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使得人体骨量逐渐增多,在30岁左右,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值(即“骨峰值”),此后,“骨形成”逐渐小于“骨吸收”,骨量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雌激素锐减,使得骨量流失大大增加。
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高峰时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注重饮食补钙及运动锻炼,就可以获取较高的“峰值骨量”,年轻时储备的“峰值骨量”越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青少年抓起,为预防骨质疏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进入中老年以后才开始补钙及锻炼,其预防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09
没有症状就没有得骨质疏松?
在许多人看来,只要没有腰背疼痛、化验血钙不低,就没有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首先,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因此很难被察觉,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出现骨折时再去诊治,病情往往已经不是早期。
其次,低血钙也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依据,这是因为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低血钙”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后者可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动员骨钙入血,从而使血钙得以维持正常。事实上,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往往并不低。
因此,不能根据有无症状以及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前期妇女、50岁以上男性等),无论有无症状,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10
“人老骨松”乃自然规律,治也没有用?
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老化的必然结果,既避免不了,也无法逆转,只能听天由命,因此,没必要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的确,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进入老年以后,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速,骨形成减缓,导致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听天由命,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补充雌激素或双膦酸盐等等),可以减少骨量丢失,缓解腰背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
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无论何时均可显效,治疗肯定比不治疗好,早治疗肯定比晚治疗好。
白云山咳特灵片镇咳,祛痰,平喘,消炎。用于咳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本文转自腾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