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壁本身出现问题,形成血栓,最终血管被堵住;
2、栓子从其他地方流过来堵塞血管,栓子可以来自于心脏也可以来自于其它血管;
3、血液成分出现问题,例如血小板聚集形成的栓子堵塞血管。
有哪些危险因素呢?第一大类是无法干预的,比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第二大类是可干预的,在脑梗塞所有可控的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血压,其次是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少锻炼以及高强度压力等,这些因素是可以干预或者改变的。遇“梗”信号要留心脑梗塞在发作之前会发出“信号”爱忘事、口眼歪斜、流口水、眼前发黑、看东西重影、胳膊无力、麻木、晕倒、突然头痛、走路跑偏、站立或走路后头晕、整天觉得睡不醒、记忆力差等。一旦出现以上信号,应及时就医!“FAST”识别脑梗F面部(Fac):嘴角歪向一侧;A上肢(Arm):肢体无力;S语言(Spch):说话困难;T时间(Tim):迅速拨打,立即就医。有哪些检查手段?CT和MRI检查立即进行头颅CT,明确是否脑出血。发病3~5日内复查CT可早期发现继发脑梗塞后出血。头MRI(核磁平扫)可显示梗塞灶及有无陈旧性脑梗塞等,MRA(脑血管成像)可发现脑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初筛颅内外血管的检查手段、颈动脉超声检查可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对证实颈动脉源性栓塞有提示意义;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评估颅内血管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栓子脱落。CTA、CTP和DSACTA(CT血管成像)是初筛发现颅内外血管有狭窄后进一步评估脑血管的检查手段,比MRA更准确;CTP(CT评价脑细胞的血流灌注)能量化反映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DSA(全脑血管造影)分辨率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有些血管疾病在行DSA检查的同时还可行介入治疗。怎么治疗?急性期治疗:急性期以开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开通血管目前有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是4.5-6小时,介入治疗的时间窗是6-8小时。静脉溶栓基础上可进行血管内取栓、拉栓、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经过治疗血管没能开通的大面积脑梗塞,常常还需要去骨瓣减压,防止脑疝,挽救生命。恢复期治疗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气压治疗、电子生物反馈和针灸等理疗手段。如何预防呢?防梗6个要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2.规律作息,减少熬夜;
3.戒烟、戒酒;
4.合理膳食,严格控制体重;
5.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脚踏车或者其他有氧活动;
6.保持乐观心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