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血栓高发于冬季。但炎炎夏日,医院里的脑血栓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为什么呢?
夏季气温高,血管容易扩张,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因此,夏季提高对脑血栓的认识,增强自我的预测能力,对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
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被称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
临床数据也显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中形成血栓。
在血栓发生之前,我们完全可以识破疾病发来的暗号,把突发疾病遏制在萌芽之中!
血栓发生的6个暗号
1、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2、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mmHg以上,或者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3、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发生脑血栓。
4、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5、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6、突然发生以下情况: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
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如果有上述情况出现,医院检查治疗。
防栓,重点在早上
临床观察发现:清晨是冠心病突发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突发中风的多发时刻,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10点。
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刚刚睡醒的一刹那!
可以说,防住了早上血栓的突袭,就能避免绝大多数的意外!
走走路,防全身血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则:
“三”是指每天要量力步行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次。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3个动作清血管
抬脚能清理血管,预防血栓。医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踝泵练习。
跖屈
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背伸
绷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环绕
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度环绕,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无论什么年纪,就怕血管堵。这些血栓的信号、预防血栓的干货,要记得转发哦~
瑞瑞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