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心脑血管健康夏季心脑血管患

三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发病人数约占全年发病人数的1/4。三伏天有气温高、气压低和空气湿度大三大特点。在高温时,人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汗流浃背。此时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增加,容易发生血栓,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塞或脑血栓。有资料说,气温达到32℃时,脑中风的危险性比平时上升66%,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低气压时,人觉得胸闷、烦躁,心脏和大脑的耗氧量增加。当有较强的体力和精神活动等因素时,心血管会不堪重负而突发疾患。空气湿度大时,人体出汗不畅,体温散发障碍,会引起体温升高、导致高热中暑,引发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心血管病人要慎度三伏天。

心血管病患者安然度夏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提高警惕防高温。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报是指最高温度等于或大于35℃,这是在没有外界及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空气自然温度。但由于社会工业发展、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空气污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等,实际温度往往高出发布的温度。因此,即便预报气温低于35℃时,心血管病人亦应提高警惕,严防中暑。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可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的温度,如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的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带上阳伞。

二、是依靠医生防病变。心脑血管病人在夏季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三、是科学生活防未然。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增加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也可自制一些清洁卫生的清凉食品。尤其应注意的是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次--毫升,一天0毫升左右,以补充水分。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少于8小时,可午睡1小时,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同时,睡前慎服降压药,防止入睡后因血压下降导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缺血性中风。

(来源:新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xueshuana.com/nxqzz/1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