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卒中中心,随处可见医务人员步履匆忙的身影,一场多学科联动救治脑卒中的战役随时会在这里打响。
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血栓、脑中风,一旦患上此病,轻者半身不遂,重者危及生命。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省脑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程伟向记者介绍,脑卒中,是威胁百姓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我国,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缺血性脑卒中;50%以上的发病者都留下了后遗症,甚至还面临着复发的危险。只有争分夺秒,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尽早康复和减少后遗症。”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打赢生命保卫战,医院坚持生命至上,全力推进卒中中心建设,为脑卒中患者搭建起绿色生命通道。
卒中建设:一路步履坚实
在医院卒中中心,记者见到这样一组时间表:年10月,通过现场评审,被授予“卒中防治中心”;年8月,医院正式启动创建计划表;年11月,通过现场评审,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年1月,绿色通道正式启用,各项指标稳步上升;年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牌,医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时间表上,客观详实的数据不仅是医院人付出的艰辛汗水,也是该院创建卒中中心的坚实步履。医院在年成为国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医院,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三年来共完成院内外余例目标人群筛查,并开展长期追踪干预;自年“高级卒中中心”创建工作启动后,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该院掀开了卒中中心建设的篇章,积极组建多学科卒中救治团队,对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卒中关键救治新技术新项目。自启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以来,医院建立了完整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团队,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介入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等多学科骨干医生联合组成。团队不断优化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缩短从接诊到溶栓(DNT)时间,开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取栓术、动脉瘤栓塞术等卒中救治关键技术,使住院脑卒中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进一步提升该院卒中救治能力。卒中中心:绿色生命通道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让大脑早一秒恢复血液流动,就多一分康复的机会。患者能否第一时间接受治疗事关生命,缩短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就是卒中中心建立的首要目的。近日,家住城区的76岁黄老太太在午睡起床时,忽然头晕倒在地上,口歪、半侧身体不能动弹,家属急忙拨打市医院急诊电话。医院工作人员接听了解情况的同时,把患者信息发布在卒中绿色通道工作群内,院内医生迅速做好了接诊、手术准备,真正做到了院外与院内的无缝对接。10分钟后,患者到院时意识已经模糊,半侧身体失去知觉,即刻到位的卒中专家诊断其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即通过对其进行脑动脉内取栓手术,取出大量血栓,术后黄老太太神志恢复,肢体亦基本恢复正常。医院复查,黄老太太都要到卒中中心见见医护人员,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这一病例的成功救治,是该院卒中中心日常工作常态的缩影。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创建过程,就是最大化地整合优化医疗资源,为卒中患者打赢生命保卫战的艰巨历程。进入医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医生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卒中中心,按流程立即进入绿色通道,使患者尽快得到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该院医务人员在整个卒中病例的医疗干预涵盖了院前联系、院前处理、院内绿道处置的全过程,优化了急诊卒中的处置流程,医院的高级卒中中心建设进程,也为随州市脑血管病患者救治带来了福音。卒中救治:实现无缝对接
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成立后,如何实现学科间的无缝对接?如何保障中心的高效运转?据介绍,出现中风症状后如果及时送医检查,就有可能避免灾难性后果。因此,提高公众对卒中的早期识别能力,同时培训基层首诊医生对卒中救治的规范意识,才能在脑卒中防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医院持续加强卒中防控知识普及,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县、区、乡镇讲座、培训基层医护人员,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宣传平台,教育更多群众认识卒中发生,普及卒中快速识别法,使患者在发生卒中后提高自救意识。在培训现场,医院的专家还会当场建立脑卒中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