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发症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二)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三)妊娠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
(四)特殊类型糖尿病:目前有8个亚型,从致病机制分别是:1.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糖尿病;2.胰岛素作用的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5.药物和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感染所致糖尿病;7.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8.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糖尿病的八类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的人、超重或者是肥胖的人、有糖尿病的家族史的人、有胰岛素调节受损的人,或者是怀孕期间发现高血糖的人,还有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的人,以及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类抗抑郁药物的人。
了解血糖值
糖代谢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年)
糖代谢状态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
糖负荷后2h血糖
正常血糖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
≥6.1,7
7.8
糖耐量减低
7
≥7.8,11.1
糖尿病
≥7
≥11.1
注: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下限通常为3.9mmol/L。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尿量多,24h尿量可达~ml。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经常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饮会进一步加重多尿。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体重持续下降,肌体明显消瘦。可通过对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控制体重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该如何治疗?
对于不同的病人,临床上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生活方式干预一定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管住嘴迈开腿,最重要的,不能擅自调药、加减药量,一定要遵医嘱。
(一)饮食治疗。患者在进行长期的血糖监测外,要格外注意饮食问题。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少食多餐、营养合理搭配、清淡饮食。不吃含单糖的食物,尽可能选择高纤维食品。
(二)运动治疗。不要把运动变成负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走路,每天走30分钟,保证一周5次,走到微微出汗,心率比往常稍快就可以。运动前要进行一些血压、血糖等的安全检查。
(三)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7大类:双胍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作用;磺脲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帮助降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肠道糖的吸收;胰岛素增敏剂,改善体内葡萄糖作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一些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使体内过剩的能量通过小便排出去,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针剂注射类药物,如胰岛素及类似物等。
糖尿病人如何吃?
每餐需要包含三大类型的食物:
主食类(约占25%),蛋白质类(约占25%),蔬菜类(约占50%)
(一)主食类:主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缺少的话容易引起低血糖
份量:每餐主食一个拳头大小,一天-克(2-3拳)。
选择:粗细搭配,杂粮杂豆占1/3以上;尽量避免单一的精制米面。
1.粮食加工越精细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
2.土豆、芋艿、山药等根茎类食物归到主食。
3.即使是粗粮,吃过多也会影响血糖反应。
(二)蛋白质类:保证每天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份量:每天50-g的蛋白质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50g相当于掌心大小、小指厚度的一块。
优先:大豆制品、奶类、鱼虾、蛋类。
适量:鸡鸭鹅鸟肉(去皮)。
少吃:猪牛羊肉(红肉脂肪一般高于白肉)。
限制:加工肉类(加工肉类含有较多脂肪及食盐,加大糖尿病的发病率)。
(三)蔬菜类: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血糖控制。
份量:每天g(一斤)蔬菜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g蔬菜相当于两手一捧的量。
优选碳水含量低的绿叶菜类,如青菜、白菜、菠菜、卷心菜等。
建议每天蔬菜种类不少于4种。
tips:淀粉含量高的根茎类如红薯、山药、莲藕等算入主食,不属于蔬菜,另外,要注意养成好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好了,烹饪方式也很重要。
1.简单烹饪,不宜细作;少油(25克以内/天)、少盐(6克以内/天)。
2.少食多餐,每天吃4-5餐,按时定量。
3.细嚼慢咽,减慢进食,大脑对吃饱的反馈更强。
4.进食顺序,蔬菜-肉类-主食。
5.多喝水少喝酒,需及时补充水分,适量淡茶或无糖咖啡也可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科室简介
重庆医院内一科现有医护人员2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科室以诊治内分泌代谢性、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肿瘤内科等专业疾病为特色的重点科室。主要诊治疾病范围:内分泌代谢疾病(各种类型的糖尿病、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肾上腺肿瘤、骨质疏松、痛风、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各种类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各种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复查、心脏肿瘤等疾病)、神经内科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病毒性脑炎、颅内肿瘤、偏头痛、面谈、重症肌无力、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肾脏内科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结石、尿毒症等疾病,以及血液净化透析)及各种肿瘤疾病(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作者:张元萍
排版:冯萌麟
初审:麦健
终审:王心玉
—医院通知—好消息!7月5日起,两江百姓就医有了心选择!
两江新区百姓有福:二院推出“免费出诊”急救电话!!!
错过再等一年!两江二院三伏贴开贴啦!
—健康科普—儿童蛀牙怎么办?比刷牙更重要的是这7件事!
这个动作,救了数千万人的命!还不赶紧学起来吗?
有一种中暑会致命,你最好知道!
一个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两江二院自主实施首例胸腔镜肺叶亚段切除术!
儿保是什么?有何好处?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想要做幸福女人,就得解决“咳嗽漏尿、阴道松弛、阴道干涩”的问题!
健康两江扫描